国内外电动车产业调查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經濟部能源局99年度
能源科技研究中心推動計畫-
能源產業科技策略研究中心
研究報告(七)
「國內外電動車產業調查分析報告」
國立清華大學
2010年11月
一、前言
電動車的起源很早,1834年Thomas Davenport於英國展示世界首款電動車,當時使用的是無法二次充電的電池芯,至1859年法國人Gaston Plante發明了可重複充電的鉛酸電池後,電動車便開始蓬勃發展,在車輛性能尚無法與現代比擬的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因為低噪音、免換檔、起步快等優點,加上與內燃機引擎車價格相近,電動車廣受當時購車族的歡迎。而自1920年後,由於美國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公路系統以做為城鄉間的交通網絡,人們需要能行駛更遠距離的車輛,而且原油油田陸續被發現,降低了汽油的價格;另一方面,亨利福特(Henry Ford)開始大規模量產內燃機引擎車輛,除了消費者購買方便外,價格也較電動車低,加上引擎技術持續進步,內燃機引擎車輛開始廣為大眾所接受,電動車便成了被世人所遺忘的產物1。
然而人類為改善生活品質與追求經濟成長,大量的消耗煤碳、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逐日導致環境污染與天然資源的耗竭,近年來原油價格不斷上漲,動輒飆破100美元,對世界各國的經濟、民生造成很大的衝擊,根據美國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的資料,全世界平均約有55%的石油被使用在交通運輸上,因此世界各國無不絞盡腦汁研發低耗能、低排碳量的交通工具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表一是世界先進國家所訂定的排碳標準。
表1-1.先進各國排碳標準
? 歐洲 美國 日本 法規名稱 EU emission CAFé’ New fuel economyregulation 排放標準 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6年:155g/km
2012年:130g/km 車輛行駛油耗
2008年:27.5MPG
2020年:35MPG 車輛行駛油耗
2004年:31MPG
2015年:39.4MPG 提升改善比例 17% 27% 27% 資料來源:各國車輛排放法規;拓墣產業研究所 整理(2008/12)2
除了設法改善內燃機車輛的行駛效率與排碳量外,歷經了3、40年黑暗期的電動車再度成了各國競相發展以及技術合作的另一主流。
二、國外電動車發展狀況
世界各大車廠近年來相繼推出各種電動車款,而依其使用的動力系統、能源補充方式不同,電動車可區分為:油電混合電動車(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燃料電池車(FCV)、純電動車(BEV)3。油電混合電動車在運用電池動力行駛時,能降低污染的排放,而於電力不足時能自動切換改以內燃機引擎行駛,續航力比純電動車佳,因此成為目前電動車的主流車款。然而,為了達到車輛零污染零排放的目標,以及為了不再依賴石油能源的考量,純電動車仍是未來車輛發展的重點1。
由於電池蓄電量不足與製造成本高等問題尚未突破,因此目前電動車的應用範圍以短程通勤、區間大眾運輸為主。除了電動車本身的性能、效率等因素外,周邊配備的完善度亦是推廣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電池效率、充電方式、充電地點等,也都關係著電動車是否能大眾化。目前開發電動車較成功的國家有美國、日本、以及中國,歐洲車廠則較晚投入,但卻直接以BEV為主力行銷車系,以下是美國、日本、中國以及歐洲的電動車發展現況:
(一)美國
若分析世界各國目前的發展狀況,在美國方面,約有28%的能源消耗在運輸系統上,而其中又以汽油的使用為主,近年來油價的上揚順勢推動著美國電動車的發展。2007年,美國輕型轎車銷售量下滑,但HEV卻能逆勢成長38%,主要的原因有油價高漲、政府的法規以及對HEV環保車輛的補助4。目前全球最大的HEV市場在北美地區,2008年全球主要汽車集團在北美地區推出的HEV即達19款車型,包括GM集團的車型8款、TOYOTA集團5款、Ford集團3款、Renault-Nissan集團1款、Honda集團1款、Chrysler集團1款等,其中TOYOTA由於切入較早,加上Prius的暢銷,佔了近7成的銷售量1。
純電動車要達到普及化,必須先克服開發成本與電池的兩大問題,美國總統歐巴馬宣佈將投入24億美元發展電動車,其中有15億美元用來改良電池的性能,目標是到2015年時有100萬輛PHEV上市。綠能產業研究機構EnergyTrend表示,美國電動車(EV)計畫從2009年開始,陸續投入1億美元,建立電動車綠色產業,以創造永續產業以及新的就業機會,在2010年美國DOE新的預算決議中,將額外投入3,000萬美元,用在充電站的設立,而所帶來的便利性,將會讓車用電池的需求應用更佳的明確。
(二)日本
在日本,各大車廠包括本田、豐田、日產、三菱等,早已積極投入電動車的發展行列,並且將發展方向鎖定在HEV。日本政府在2009年4月起實施綠色稅制,使購買油電混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