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配置CISCO路由器与IP地址.ppt

发布:2017-06-01约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为路由器配置整个网络中唯一的标识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管理设备,路由器标识作为hostname出现在CLI命令行界面中,如果不配置hostname,默认的路由器名称为Router。 用户可以通过配置在所有接入界面显示的banner对非法接入的用户进行警告。 * 在console线路上最常用的配置是exec-timeout和logging synchronous Exec-timeout用于定义console的空闲超时时间,默认时间为10分钟 Logging synchronous用于避免console消息打断配置命令的输入 * 用户可以在接口配置模式下,基于每个接口对接口的IP地址,二层封装协议,媒体类型,带宽等参数进行配置 * 当网络或设备出现问题需要关闭一个端口时,可以通过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使用shutdown命令关闭接口,配置完成后可以使用no shutdown命令重新启用接口 * show interface命令可以查看路由器上所有端口的状态和网络参数统计,包括接口的MAC地址,IP地址,MTU值,而成封装类型,5分钟内出入接口的流量等等 * IP 地址是软件或逻辑地址,MAC 地址是硬件地址; MAC 地址是烧录在NIC 里的;MAC 地址用于在本地网络查找主机地址。 IP 地址在公共网络上要求必须是唯一的,也叫做网络地址(network address)。 硬件地址也可以叫做节点地址(node address)。 * IP地址的格式是点分十进制32位;分为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 公有地址指的是能在因特网中运行的地址,它们由IANA(因特网号码分配管理局)统一管理,然后分配给各大ISP,再由ISP自行分配。 目前的版本是IPV4,面临地址枯竭的危险。根据科学的估算,大约2010年分配完毕;所以由IETF负责128位的IPV6的起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 网络地址分为5类: 1、A类地址:4个8位位组(octets).第一个octet代表网络号,剩下的3个代表主机位.范围是0xxxxxxx,即0到127 2、B类地址:前2个octets代表网络号,剩下的2个代表主机位. 范围是10xxxxxx,即128到191 3、C类地址: 前3个octets代表网络号,剩下的1个代表主机位. 范围是110xxxxx,即192到223 4、D类地址:多播地址,范围是224到239 5、E类地址:保留、实验用,范围是240到255 地址类的实现将地址空间分解为数量有限的特大型网络( A类),数量较多的中等网络( B类)和数量非常多的小型网络( C类)。 另外,还定义了特殊的地址类,包括D类(用于多点传送或组播)和E类——这通常指试验或研究类。 在这个问题上,请同学们自己拿街道和IP地址做对比就能想明白了。 一些特殊的IP地址: 1.IP地址 127.0.0.1:本地回环(loopback)测试地址 2.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3.IP地址 0.0.0.0:代表任何网络 4.网络号全为0:代表本网络或本网段 5.网络号全为1:代表所有的网络 6.节点号全为0:代表某个网段的任何主机地址 7.节点号全为1:代表该网段的所有主机 * 掩码为0的位表示主机位,一个LAN中的主机数量为2的n次方-2,n位主机位的位数,减掉的两个地址为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 在一个网络上,通信量和主机的数量成比例,而且和每个主机产生的通信量的和成比例。 随着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通信量可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地步——即超出了介质的能力,而且网络性能开始下降。 在一个广域网中,减少广域网上不必要的通信量是一个很主要的话题。 * 子网规划的过程涉及到分析网络上的通信量形式,以确定哪些主机应该分在同一个子网中。 我们也需要了解我们需要的子网的整体数目;通常考虑发展的因素,而留下一个地址预留空间。 我们也需要考虑我们正在处理的网络的地址类和我们预料的在每个子网中必须支持的主机的总数。 子网划分(subnetting)的优点: 1.减少网络流量 2.提高网络性能 3.简化管理 4.易于扩大地理范围 * 如何划分子网? 首先要熟记2的幂:2的0次方到7次方的值分别为:1,2,4,8,16,32,64,128。 还要明白——子网划分是借助于取走主机位,然后把这个取走的部分作为子网位来看待;因此这种划分意味着划分越多的子网,主机将越少。 * 一个I P地址必须在它的子网掩码的环境中解释。子网掩码定义了地址的网络地址部分。 如果我们希望在一个网络中建立子网,我们在这个默认的子网掩码中加入一些位,它减少了用于主机地址的位数。 我们加入到掩码中的位数决定了我们可以配置的子网。因此在一个划分了子网的网络中,每个地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