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数(下)一单元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单元(章)教学设计(试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至 月 日
单元(章)
方 程
总课时数
6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标
要求
与
教材
分析教材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情
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但学生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3..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 页 (总 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方程的意义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1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方程的含义。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3.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 重点 与 难点重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两个内涵。教学 方法 与 手段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手段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思例一提供了天平的情景图,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引出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例二首先提供了四幅天平图,继续 “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第 页(总 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教学例1
???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
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
要说出理由。
???
学生在本子上写。
学生自学
????????? X+50>100?????????
X+50=100
?????? X+50<100???????????
X+X=100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 第一种:
X+50>100???????????X+50=100
?X+50<100??????????X+X=100
??? 第二种:
?X+50>100??????????X+X=100
X+50<100???????????X+50=100
第 页(总 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 、X+50<100为什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