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星洲映象住宅小区单身公寓(11#房)
基础
底板
混
凝
土
浇
筑
方
案
编制: 檀结朋
审核:
批准:
无锡市世达建设有限公司
二○○五年三月十二日
本施工段(A段)基础平面为3875m2,混凝土总量约5000m3,从伸缩后浇带分开,先浇A1段,后浇A2段,即每小段体积为2500 m3,按总浇筑时间24小时考虑,计划4台混凝土泵车输送(每台泵车每小时输送26 m3即可);入泵坍落度为12±2cm。
1.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均采用斜面分层浇筑, “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且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
2.混凝土振捣
根据混凝土浇筑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捣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小,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振动棒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混凝土质量。
3.混凝土泌水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砖胎模底部预留孔排出坑外,少数来不及排出的泌水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推进被赶至基坑顶端,由顶端砖胎模下部的预留孔排至坑外。
4.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体积泵送混凝土,其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认真处理。经4~5h左右,初步按标高用长尺刮平,在初凝前若余浆太多,可撒干净小石子并用滚筒碾压数遍,再用抹光机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约12~14h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一层草包浇水润湿养护。
5.混凝土温度的测定
根据工程平面尺寸、形状和厚度,布置测温点17个(见《测温点布置图》)进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温度梯度以及内外温差监测,以便在保温措施(加减草袋和塑料薄膜)上加以调整,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小于25℃及降温速率小于1.5℃/d。
6.温度测定数据要求
混凝土浇捣期间每2h测读一次,准确全面掌握初浇混凝土的升温情况及混凝土入模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早期升温快、后期降温较慢的特点,宜采用先频后疏的方式,混凝土浇筑后5天内每2h测读一次,6~25天内每4h测读一次,26~30天每8h测读一次。此项工作由宋志超负责
7.混凝土绝热温升及最高温升值计算
考虑底板一维散热条件,影响系数取0.85,则Tmax=0.85×57℃=48.5℃
式中Tmax — 最高绝热温升(℃)
W — 每千克水泥的水化热(J/kg)取375J/kg
Q —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取350kg/m3)
C — 混凝土比热,一般取0.96kJ/kg·K
ρ — 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混凝土在初夏气候条件下浇筑,估计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5~30℃之间,(根据当时气候调整)取28℃,则预测基础中心水化温升最高温度为:
Tmax=T0+48.5=28+48.5=76.5℃
T0 — 混凝土入模温度
若按式Tmax=T0+Q/10=28+350×1.15/10=68.2℃,
最高温升取68.2℃。
8.混凝土保温材料厚度控制及铺设方法
按规定内外温差指标采用25℃,水泥用量350kg/m3,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8℃,预计温度为68.2℃。
混凝土表层温度Ta=Tmax-25=43.2℃
施工日平均气温暂估Tb=18℃
草包传热系数λ=0.14w/m·k
混凝土导热系数λ1=2.3w/m·k
传热系数K=1.5
混凝土厚度H=1.4m
保温材料计算厚度δ=0.5Hλ(Ta-Tb)/(λ1(Tmax-Ta)·k)
=0.5×1.4×0.14×(43.2-18)/(2.3×(62.4-43.2))=0.056m=56mm
按上初步预测可铺设上下两层薄膜,中间一层草包,铺设时要求薄膜、草包搭接铺设。
9.混凝土温控监测周期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维持周期,必须以温控监测指标及混凝土周期强度指标为主要依据,后续测量弹线等工作必须服从此原则,不得任意掀揭草包等养护材料。
混凝土养护降温后期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接近(大气温度不低于5℃;混凝土内部与大气温差小于25℃)时,才能撤除养护材料。
10.测温方法
根据测温点布置图,测温孔可采用预埋内径12mm金属管制作。注意留孔要有专人看管,以防施工踩实测温孔。测温时按测温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洞口,留置在孔内3~5min,然后迅速从孔中取出,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并记入温度记录表,同时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按原样盖好。
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可减少水化热,使混凝土减少升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