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5KV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方案.doc

发布:2017-02-02约1.06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章 线路概况 2 第一节 线路方向规定: 3 第二章 施工测量 4 第一节 施工测量的要求 4 第二节 铁塔基础分坑 4 第三章 基础开挖 8 第一节 平降基及基坑开挖 8 第四章 扎筋装模 11 第一节 扎筋 11 第二节 装模 13 第三节 基础浇制前后及浇制中的复测 15 第五章 混凝土浇制 16 第一节 原材料的选择及质量要求 16 第二节 混凝土配合比 16 第三节 混凝土浇制 16 第四节 回 填 土 18 第五节 试块制作 18 第六节 混凝土浇制时注意事项 18 第六章 挡土墙、护坡、排水沟施工 20 第七章 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 23 第一节 土石方开挖 23 第二节 混凝土浇制 23 第三节 文明施工 24 第一章 线路概况 *****集电线路工程,线路起于****和****88,分A线、B线、C线段,止于*****电场110kV升压站。线路全长**公里,由***设计。我项目负责施工的全线路(A、B、C段),施工范围从升压站AJ9号至A线B线、C线三段,所经路段全部为轻冰区和雷击区。 线路段导线采用3×LGJ—185/45,避雷线为普通地线GJ—50型钢绞线。共计铁塔133基,其中耐张塔、T接塔102基,直线塔31基。 本线路工程基础型式共分为两类80种:其中TD型掏挖基础型掏挖基础59基,采用直底脚螺栓;TD型板式基础74基 线路基础施工期为:2012年12月06日—2011年3月20日。 第一节 线路方向规定: 以风机终端塔变至升压站方向 左 风机终端塔 升压站 右 图1-1 线路方向规定示意图 第二章 施工测量 第一节 施工测量的要求 一、经纬仪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校验,检验合格的仪器方可使用。 二、分坑前,必须对照杆塔明细表和平断面图,复测以下内容:档距、直线、转角度数、塔位中心桩高程、导线对地距离可能不够的凸起点高程,10KV及以上电力线,三级及以上公路、二级及以上通讯线高程。 三、施工复测应采用正倒镜法,其误差不能超过1′30″。 四、打直线时各施工段的首尾两端均应测至相邻施工段的第二基塔位。 五、对照《现场调查报告》及平断面图复测线路下方常年住人房屋,距边导线水平距离小于5m及边导线最大风偏时与房屋外廓的最小净空距离小于8.5米的房屋均应拆除。对果树:导线跨越时在+40℃气温下对树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8.5m。 六、复测完毕两天内把复测记录整理好,上报项目经理部。如在施工测量中发现超过规范要求与设计不相符的,因特殊原因需要移动杆位的,须拆迁的房屋与设计资料不一致的应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以便会同设计一起解决。 七、施工测量中如发现与设计地形、保护边坡不够者,应迅速通知项目经理部,待处理后再行分坑和降基。 八、开挖基坑时发现土质与原设计不符或遇墓穴、暗沟和填土等情况,请速与项目部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第二节 铁塔基础分坑 一、说明 本工程铁塔基础分为掏挖基础(TD-砼标号C20)、板式基础(TD-砼标号C20). 本工程铁塔采用了全方位长短腿,其各长短腿及基础配置是依据定位桩号而定的。 二、基础分坑 1.地形高差较大的分坑方法拟用辅助基面进行分坑,以正方形断面铁塔为例,具体方法如下: 仪器置于中心桩O上,在横顺线路水平角45°方向上选取适当位置打辅助桩P2,望远镜瞄准沿此方向桩上测点K,沿此方向用钢尺量出仪器照准部定位点到测点K的斜距,读出此时的经纬仪竖直角,用三角函数即可算出中心桩O至K的水平距离L,根据L与C1的差值便可在地面上定出基坑的中心O′,在O′上钉基坑中心桩,再次用拉斜距法复核基坑中心O′的位置是否准确即可。同理在地面上放出C2、C3点,便可得出坑口内外角桩P3、P4,在皮尺上取2J长的距离,将其两端置于P3、P4桩上,将皮尺向外侧拉紧,保持皮尺水平,在皮尺的中点处构成直角,分别折向两侧定出K、M桩。如图2-1所示。 分坑后应复测塔基对角线断面,若与设计图不符应报项目经理部,同时应检查基础的保护范围。 计算公式:C2=C1-(√2/2)J C3=C1+(√2/2)J J=G+2*K*H′ C1——底板中心与塔位中心桩的水平距离 C2——坑口内角桩与塔位中心桩的水平距离 C3——坑口外角桩与塔位中心桩的水平距离 J——坑口宽度 G——底板顶面宽度 K——放坡系数 H′——坑基面至底板顶面的深度 图2-1 45o方向分坑断面图 2.地形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