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pdf

发布:2017-06-16约2.35万字共8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 (讨论课)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刘 红 liuh@gucas.ac.cn 2012-4-28 教学目的  通过对近年来科研活动中科研道德和学术规 范的自主讨论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和了解 国际学术界对科研活动中有关科研道德和学 术规范的核心问题、相应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增强研究生的科研道德行为规范意识,为 今后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讨论方法  分专题分类:两人一组  每次课就一个中心话题集中讨论:  负责专题同学报告(20分钟/人)  相关材料(视频材料)阅读:课程网站、课堂  讨论及点评 考核方式  出勤:20%  讨论发言:20%  口头报告:30%  大报告:30% (3000字) 参考文献  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 科学院,美国医学科学院. 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 研究中的负责行为指南(NAS(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On Being a Scientist(3nd ed)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9)  科技部.科研诚信知识读本  科学院. 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  Francis L. Macrina. 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 程与案例(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相关网站 主要内容 一. 导师在科研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实验数据的获取、共享、管理和拥有 三. 利益冲突 四. 研究中的不端行为 五. 作者的责任 六. 同行评审 七. 合作研究 八. 科研中的伦理 九. 实验室安全 科研诚信与良好的科研行为 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研究的自我纠错  科学研究是我们认识周围世界并获得新知识的 过程。  是在旧观念与新事实之间产生令人困惑的冲突 时,不断变革、自我纠错的人类活动。  科学的自我纠错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科学研究的可证伪性 2. 科研诚信的自我监督机制 科学研究的可证伪性 科学的正常过程 范式转化和突破 (实验观察) (拉瓦锡推翻燃素说) 反常 (当铁生锈时重量 增加了,why? ) 2012/4/30 9 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 诚信(integrity)一词有完整、可靠,甚至完美的意 思  科学研究是系统的和严谨的(词典的解释和公众的认 知),增进人类对自然和物质世界的了解,其实验和 分析过程必须融入高度的诚信。  科学研究建立在信任与诚实的基础之上。  科研诚信:科学家和其研究机构在项目基金申请、项 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成果报道的过程中,遵守诚实原 则,并且采取可证实(可验证)的手段和方法。 科研诚信的自我监控机制  科研方法要求:科研数据(一定都)是客观的收集和 经过实验的检验。  科学的自我纠正的本质在于,在开展实验、收集数据 并解读其含义的过程构成了一套检查体系:  可重复性,伪造和篡改的结果难以逃脱这一检查体系  虚假的研究结果无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  同行评审制度是科研活动的资源分配制度保障  如基金申请;成果的发表、评价;奖励  与此同时,科学家的行为道德受科研道德标准的约束 。 科研道德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