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doc

发布:2018-10-26约6.9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文言文(40分) 默写(15分) 1、万籁此俱寂,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轻烟老树寒鸦, (白朴《天净沙 秋》) 4、东边日出西边雨, 。 (刘禹锡《竹枝词》) 5、 ,不可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2分)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阙中词人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呼应了下阙的“欲说还休”。 B、“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因为作者正值青春年少,对人们口中所说的“愁”,没有切身的体会。 C、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愁。 D、“却道天凉好个秋”写了作者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 阅读下文(课内),完成第8—10题(9分)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作者先以山、水起兴,引出所吟咏的对象——陋室。 ?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最能表明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9、翻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分) 10、“调素琴”说明作者喜欢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课外),完成第11—13题(12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 11、解释加点的字: 或: 重: 12、“每以天下为己任”理解最准确一句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13、“以水沃面”是因为 ,“食不重肉”说明范仲淹 。 ? 二、现代文(40分) 阅读下文(说明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