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 1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2018~2019 年度
“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科技专项
申报指南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省启动实施“智
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现发布2018 、2019 年度项目指
南。
本专项实施目标是:一是突破智能机器人感知、人机共融、
多机协作等重大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前沿
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软件工具、测
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共性技术,提升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鼓励企
业采购和使用国产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水
平,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二是突
破智能装备制造和精密制造的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智能制造水
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模具、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
端液压件与密封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等核心零部件,提升
国产智能装备制造的竞争力;推动精密制造行业和制造加工企业
采购和使用国产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推进
- 6 -
国产智能装备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本专项实施期 3 年。
2018~2019 年,本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
求,拟在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按照前沿及
共性技术、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三个层次启动 9
个专题。前 8 个专题共设 22 个项目,专题 9 为开放性课题。前 7
个专题除特别说明外,每个项目一般仅支持一项;技术路线明显
不同而又在评审中排前两位时,经专家论证可都纳入并行支持;
评审专家经评议认为项目申报质量都未达指南研发内容和指标要
求时,可都不支持。专题 8 拟支持 2-4 项。专题 9 开放性课题同一
技术路线、方向仅支持一项,支持总项数不超过 5 项。
专项统一以项目为单位申报,项目实施一般为 3 年,研究内
容除特别说明外必须涵盖该项目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
应完成该项目下所列所有考核指标。每个项目参研单位总数原则
上不超过 4 个。每个项目设 1 名项目负责人。为充分调动社会资
源投入相关研发工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产学研合作
形式联合申报。
一、前沿及共性技术
专题一:机器人多机控制/人机共融技术(专题编号:0915 )
项目 1:机器人感知与人机共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制造任务日趋复杂、多样、个性化的需求,
研究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人机共融作业技术;研究人机共融协作
过程中的动力学、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研究自然语言、手势、
- 7 -
体势、肌电信号、表情识别(包括眼动)、脑电信号等多模态感
知方法;研究机器人与人自然交互和快速示教方法;研究人体动
作意识识别、机器人智能避障、碰撞检测等安全机制,研究机器
人力/位耦合控制、人机协同作业。
考核指标:实现 3 种以上的感知与交互方法,支持快速示教、
智能避障、阻抗/导纳控制、力/位耦合控制,快速示教效率提高 1
倍以上,避障有效率大于 99% ,形成工业机器人产品,并针对柔
性装配、钻铆等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完成不少于 5 个实际应用案
例。申请 5 项以上发明专利。
支持方式与强度: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
度 1000 万元左右/项。
项目 2 :复杂环境下人机协同作业中的安全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工业环境中作业人员目标主动视觉感知
技术,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特征检测模型,设计基于时空特
征的作业行为识别算法,解决少/弱纹理、运动模糊、光线变化、
视角变化、部分遮挡等工业环境中作业目标主动准确感知与不规
范行为辨识问题;研究制造系统数字模型与现实实体的实时交互
与同步运行技术,建立工业制造过程数字孪生仿真模型,探究基
于机器学习的作业设备故障与运动预测方法,解决智能工厂在线
虚拟同步健康监测与运动趋势实时准确预测的问题;研究制造过
程人机行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