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探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探究(顾方园 2012年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从中了解到,当前我国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现状是:1、开展高校社会工作的学校数量少,范围有限。(截至2007年我国高校近1800所,而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集中在200多所开设社工专业院校中,仅仅不足全国高校的九分之一。本人曾利用在青翼社会作网中的论坛上对来自大陆的20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的学生进行过交流,其中仅有一半学校开展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其服务也没有得到全校广大学生的认可,从而导致服务对象往往是本专业的学生。)2、服务机构主要以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为主。(以临沂大学朝阳社工协会为例,该协会设立了G r e e n S t u d i o工作室,并配有高年级且专业素质较高的同学为全校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案工作,帮助大学生排除发展过程中的烦恼。另外协会还开展小组工作,定期由专门负责人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策划开展一系列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3、服务开展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主要解决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问题和心理调适问题等。(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和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小组活动成为最有效的服务形式。临沂大学朝阳社工协会针对大一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性问题开展了“成长发展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互动,新生相互熟悉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对大学生活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小组结束后,得到了新生们的普遍认可,同样也增强了他们对已经开始的大学生活的信心。)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看出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表现为以下几点:1、认知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低。在观念上,绝大多数的学校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认识模糊,有些人甚至将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及模式与心理咨询者的工作和教育者的工作相混淆。2、大陆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基础薄弱。表现为:(1)在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上流于形式,并没有整合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合本土的服务模式,还处于对西方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模仿运用阶段。(2)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从而很难合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配合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的要求,实现预期效果。(3)服务对象的范围不广,大多数处于困难中的学生未能真正得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截至2000年,香港已全面推行一校一社工的制度,学校社工与学生比例已经普遍达到1:1500,这与我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与校外社工服务机构联系不密切。在香港,明爱、基督教社会服务处等组织都有专门的学校社会工作组提供服务。我国内地由于历史原因,非政府组织极度缺乏,即使是现有的非政府组织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高校与校外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机构无法密切联系。另外,由于高校学生对服务机构观念的缺失,从而使得学生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寻求机构的帮助。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许莉娅)北京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199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世界宣明会合作,开启了“打工子弟(也称农民工子女)学校社会工作”项目,由世界宣明会(香港)提供资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管理实施,由专业教师与学生为近百所打工子弟学校提供了购置教学设备、体育器材等的资源连接服务;为打工子弟学校合法生存的政策倡导服务;组织校长、教师各种主题工作坊以提供业务培训、增权授能、团队建设服务;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及高校游、天文知识展、与公立学校联谊等各种综合性大型活动。2006底,在总结前期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又启动“和睦家园一社会服务中心”项目,在上述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了学校一家庭一社区的连接服务。2008年,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整合香港青年发展基金等资源开启了“成长向导”项目,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服务效果良好。上海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2002年5月,当时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选取38所试点学校,共招聘“学校社工”41人(只有5人具有社工专业训练背景),委托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对其进行岗前及定期专业培训,上海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参与督导,41名社工进驻学校,为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服务。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有研究论文公开发表。当时,在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的直接领导下,建设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遗憾的是,现在只有两、三家学校在坚持社会工作服务,笔者在2010年12月走访了部分学校,现在已经做了其他工作的当年“学校社工”在访谈中惋惜地说:“真的太遗憾了,我们当初做得都非常好,可后来陆陆续续的就都不做了,上面换人了,没有人抓这一块了”。深圳学校社会工作的嵌人性发展深圳学校社会工作的嵌人发展是在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1+7”文件的直接推动下进行的。政府鼓励民间机构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