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涵专项施工方案(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工程概述
(1)、为了配合排洪渠工程,结合现状并考虑规划的路口,本次设计排洪渠沿线共设置了7座箱涵、以满足排洪渠建成后,西侧工业园区与105国道的交通联系,涵洞连接的两侧道路分别为城市主干道(G105国道)及城市次干道(G105国道辅道),箱涵上部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我公司承建的二标段共有两座箱涵,其分布如下:
(2)、K2687+414.0箱涵
K2687+414.0处有一条现状路口,新建排洪渠后,园区内的交通与105国道被隔断,需新建箱涵以供车辆及行人通行。
(3)、K2687+753.75箱涵
K2687+753.75处有一条现状路口,新建排洪渠后,园区内的交通与105国道被隔断,需新建箱涵以供车辆及行人通行。
2、 编制依据
(1)、 编制所依据的资料及有关文件;
(2)、由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设计编号09-2-64的本项目的设计图纸。
(3)、本工程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3、编制所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2;
(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2005;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
第二章、地基岩土工程性质评价
拟建辅道排水系统工程区内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岩体,从新到老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
(1)、填筑土:褐红色、褐黄色、灰褐色等,湿~饱和,松散~稍密,组成为筑路或修渠时人工回填的花岗岩风化土或亚粘土等,大部分已经压实。
(2)、素填土:灰褐色、褐红色、褐黄色等,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组分为人工开挖排水沟渠时堆填的花岗岩风化土或亚粘土等,结构松散,欠固结。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1)、淤泥:深灰色,饱和,流塑,质纯,含贝壳碎片。
(2)、淤泥质粗砂:灰黑、灰褐色,饱和,松散~稍密,含10~30%淤泥或淤泥质土。
(3)、粗砂:灰色、灰白色、灰红色等,饱和,松散~稍密状,含较多占星土。
(4)、砾砂:灰白色,灰黄色,灰褐色等,饱和,稍密~中密状。
3、第四系残积层
(1)、亚粘土:褐黄色,褐红色,灰黄色,灰白色或斑杂色等,湿,可塑,含石英粒,粘性强。
4、燕山旋回第三期侵入岩
(1)、本区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发育,为燕山岩浆旋回的第三期第二次侵入,岩性主要为花岗岩,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岩石浅灰色肉红色、灰黄色、灰黑色或斑杂色等,斑晶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
第三章、设计技术要求
1、K2687+414.0箱涵
根据规划,本路口有一条规划路,规划路宽32m,与排洪渠及105国道正交,因此新建箱涵涵体宽度为33m,两侧各设50cm防撞护栏,涵洞与排洪渠正交,排洪渠宽12m,箱涵采用双孔钢筋砼箱涵结构,B*H=5.8m*2.2m,箱涵外侧墙身厚45Cm,中间墙身厚40cm,箱涵顶、底板结构厚45cm,箱涵两侧各设5m搭板,涵洞主体结构采用C35砼,涵顶采用C40砼铺装,主体结构水平设置,采用铺装层厚度调整横坡。箱涵基础垫层有两层,有下至上分别为30cm碎石层、10cm厚C15砼垫层。
2、K2687+753.75箱涵
本路口有一现状路,与排洪渠及105国道正交,现状路宽12m,新建箱涵涵体宽度为13m,其中路面净宽12m,两侧各设50cm防撞护栏,涵洞与排洪渠正交,排洪渠宽12m,箱涵采用双孔钢筋砼箱涵结构,B*H=5.8m*2m,箱涵外侧墙身厚45cm,中间墙身厚40cm,箱涵顶、底板结构厚45cm,箱涵两侧各设5m搭板,箱涵主体结构采用C35砼,涵顶采用C40砼铺装,主体结构水平设置,采用铺装层厚度调整横坡。因本箱涵位置下部有淤泥,故箱涵结构采用预应力灌装基础,管桩采用D400mm(AB型),壁厚95mm,管桩对应三道侧墙设置,顺排洪渠方向管桩间距2.4m,箱涵基础垫层有两层,由下至上分别为30cm碎石层、10cm厚C15砼垫层。
第四章、施工部署
1、施工管理组织架构
2、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我公司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将采用项目管理法进行全过程施工管理,对工程项目实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确保实现项目的管理目标。
1、项目决策层:项目决策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组成。项目经理是项目经理部最高决策者,负责工程全面工作。
2、项目经理:负责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