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间操管理及评比实施方案.doc

发布:2017-12-19约3.5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课间操不仅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增强学生体质和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且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的重要途径。课间操质量的好坏,它直接反映一所学校常规管理、学生精神面貌、班风和校风的好坏。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播操的质量,促进全体师生对广播操的重视。根据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部门: 1、管理部门:学校行政、体育组、少先队大队部等。 2、领导督察组长:当天值日领导(负责对整个学校学生做操情况的视察) 副组长: 马爱国、王菊仙、李光明、华天常、董翠花、张惠芬、周丽萍 3、督查组:当天值日的各年级教师以及三年级以上体育委员(督查教师负责指导体育委员对各班级学生做操情况进行打分,体育委员负责记录并督促第二节课指导教师签字)。 三、实施目标: 以全面开展课间操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展现良好班风、校风的好途径。本次活动以优化、美化课间操,提升课间操质量为目的。做好广播体操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对调节学生的身心,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有积极的意义。 四、实施内容、评价内容与要求: 1、实施时间: (1)周一到周五上午课间操时间:10:00——10:20。 2、实施内容: (1)、规范整齐、刚劲有力的动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体现出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放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评分内容:每次广播操评分满分为10分。其中有无教师指导、按时集队,做到迅速整齐、人人参与做操、做操整齐程度、有无讲话,打闹,嬉戏现象、解散能否服从指挥有序和解散后能否按照规定通道回教室。 3、评价标准: (1)、.整队:以班级为单位进入做操地点,要求运动员进行曲开始到结束必须在做操地点整队站好侯操,要求做到快、静、齐; (2)、做操:要求动作正确,协调有力,节奏感强,动作整齐划一; (3)、退场:各班按统一规定的退场路线和先后顺序退场。 4、进场要求: (1)、第二节任课教师不准拖堂,快速下课站队。 (2)、第二节课任课教师要及时到侯操地点指挥学生站好队。 (3)、到达指定位置后按照指定地点整队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4)、没有特殊情况的班级不得出现无故不做操的现象。 5、任课教师及当值教师的要求: (1)、督导检查的当天值日的领导要提前5分钟到位,负责学生集队安全。 (2)、当值的各年级教师在做操音乐响之前要组织好体育委员进行检查。 (3)、任课教师在学生做操期间深入学生队伍中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不认真做操和不上操的学生学生及时给予必要的教育,做操完毕后要配合督查教师进行签字。 (4)、任课教师第二节课下课后要督促学生出教室及时到侯操地点准备做操。 6、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轮值体育教师负责放音乐、课间操的组织以及学生队伍的集合和解散。 (2)、组织课间操时,口令规范、语言简练洪亮、声音有力、指挥到位。 (3)、体育教师要控制好集队和解散时的节奏,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4)、轮值教师要及时给电池充电或者更换电池。操作完毕,做好广播系统的整理,关好门窗。 7、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第二节课下课后要及时出教室到侯操地点集队。 (2)、做操时动作准确、到位、有力、舒适大方。 (3)、归队时,队伍整齐,保持肃静,严禁说话、大闹、推搡。 (4)各班体育委员服从当值教师的督导,认真负责,大胆工作。从学生的集队、做操、归队,到学生的解散进行检查打分,做到有始有终。 五、实施办法: 1、由体育组全体教师讨论制定,学校行政领导讨论通过。 2、在教师会议上,召集全体教师学习规范内容。 3、体育教师在班级体育课上强化练习。 4、定期对体育委员进行课间操的检查培训。 5、组织体育节各班级课间操比赛、评比。 6、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是教学的部分,有无教师看操与否将纳入教师考勤记录。 7、制定评分细则,轮值体育教师根据督查教师对学生做操时有无教师看操记录及时报当值督查领导核实;以周为单位进行评分,每个月进行累计求得总分作为考核各班级常规工作,优秀班级依据。 六、附件 1、仁德镇第一小学课间操轮值安排。 2、仁德镇第一小学课间操管理及评比细则 3、仁德镇第一小学课间操检查评比表 仁德镇第一小学体育组 2011年 9月24日 仁德镇第一小学课间操轮值安排 为了确保学校周会和课间操正常有序的开展,更好地落实课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