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文化视角解读古代的士大夫文学——以宋代为中心.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代来说吧,就有王维 、白居易等许多著名诗人从事佛教 是最好的例证 。它们 同样应到受到佛教文学研究者的
文学的写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 口的佳作。即 关注 。
使是号称 “诗圣”的李 白、杜甫,也有许多佛教文学作品 佛教本是印度 的宗教 ,佛教文学 自然还应该包括
存世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现 当代。我们在很多作家 那些印度佛教的文学文本。然而 ,那些印度佛教 的文
的作品中,都不难找到佛教文学 的典型例子 。与此相 学文本 ,其文字多用梵文或贝叶文等写成 ,非一般人所
类的还有 中国的文学理论 ,也和佛教结下 了深缘 。人 能理解 。随着科学研究的分工越来越趋于细化 ,这类
们常常津津乐道 的 “意境说”、“神韵论 ”、“妙悟说”等 非汉化的佛教文学的研究似乎还是应当归人诸如 “印
等 ,都莫不与佛教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皎然 度文化( 学) 研究”、“中印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为好。
的 《诗式》、严羽的 《沧浪诗话》、刘册的 《文心雕龙》都
从佛教义化视 角解读古代 的士大夫文李
— 以宋代为中心
孙 昌武 张培锋
(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05 00 71 )
宋代是古代 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按我国几位著 教文化构成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主要成分。佛教 的输
名史学家的判断,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时期;按 人乃是人类历史上成就极其辉煌 、对古代 中国发展影
西方某些史学家的看法 ,这是 中国历史 “近世 ”时期 的 响极其巨大的文化交流。这延续长久的交流,不仅输
开端 。而在佛教发展史上 ,这又是从极盛走 向衰败 的 人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重大价值 的宗教 ,而且这一宗教
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的中国佛教 ,承载着千余年发展 更承载着古代南亚、中亚 以及西亚、欧洲和北非的文化
的文化积累,仍在持续地发挥重要作用。但 由于僧团 成果 ,大规模地输入 中国。大概这长时期文化输人的
活动陷于中衰,官僚文人居士阶层就承担起佛教对于 意义,只有近代 中国吸收西方文 明差可 比拟。但是 目
文化传统承前启后 、在思想、学术领域继续发挥优势的 前的学术界 ,或许研究佛教的人对于 自己的研究对象
任务 。从宋代起 ,中国佛教的 “慧命”基本是 由居士阶 多所肯定( 实际上不一定足够) ,而一般学术领域对于
层来延续的。 佛教的价值与贡献则很少涉及 。研究伦理学和 中国伦
关心和研究中国佛教学术的人 ,总会时时痛切地 理史的人很少涉及佛教伦理及其成就,研究政治史、经
记忆起陈寅惜先生在 《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里说过 济史以至史学史、语言学史等也是 同样 。近年 出版的
的一段话 : “中国史学莫盛于宋 ,而宋代史家之著述 ,于 几部有影响的文学史对于佛教也都着墨不多。而实际
宗教往往疏略,此不独 由于意执之偏蔽 ,亦其知见之狭 上 ,在广泛的学术领域 ,佛教和佛教文化所起的作用、
陋有 以致之 。元明及清 ,治史者之学识更不逮宋 ,故严 所 占的位置相 当巨大,往往是决定性的。不解决这个
格言之,中国乙部之中,几无完善之宗教史。”陈先生所 认识问题 ,难以真正全面地开展佛教学术研究,提高研
述的明清时期 以后我 国佛教学术发展 的状况,真是慨 究水平 。
乎难言,有关情况 ,关心的人心知肚 明。所幸近年来局 研究中国佛教史的著名 日本学者壕本善隆说过这
面有了变化 ,根本的转变是人们能够从正面积极地认 样意思的话:六朝时期佛教的繁荣 ,实际主要是佛教文
识和评价佛教与佛教文化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