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研究方法之“选题”.ppt

发布:2017-09-03约5.54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又和同学们见面了。 祝大家新学期快乐! 《社会研究方法》 主讲: 郑欣 李明 再追问:什么是“研究”? 再思考:为何要学习做研究? 试探索:如何做研究? 迈出研究的第一步:如何进行选题 “选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研究工作的一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研究问题 与 研究现象 界定研究的现象 一个研究的问题总是来自一定的研究现象,因此我们在选择具体的研究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 所谓“研究现象”指的是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 研究的现象就像是一张地图,事先为研究的范围划定了一定的地域和边界。与研究的问题相比,研究的现象更加宽泛一些,研究现象界定了研究问题的范围,研究问题产生于研究现象的疆域,是从研究现象中提升出来的一个比较具体、集中的焦点。 选择研究现象之前我们需要对如下问题进行思考:“我的研究兴趣究竟在哪里?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够使我兴奋起来,一想起来就激动不已?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如此感兴趣?这些问题与其它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这些问题之上和之外是否存在我更加关心的问题?” 何来研究现象? 兴趣点、关注点与研究现象 生活世界、媒介社会与研究现象 界定和缩小研究现象的范围 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后,我们便可以着手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界定了。 一般来说,研究对象的范围应该比较宽泛。研究开始以后,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可以逐步缩小研究范围。 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需要研究者随机应变,随过程的变化不断调整镜头、缩小聚焦的范围。 确定研究的问题 我们选择的研究现象可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领域,但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在这个宽泛的领域里寻找一个主要的、具体的、可以不断会聚的焦点,这便是我们的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的问题:寻找研究的问题 通常,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只可能是一个初步的设想,今后随着研究进程的变化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因不适用而被完全抛弃。 寻找研究的问题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从开始一个比较宽泛的视野,逐步缩小关注的范围,最后集中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或数个问题上。 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研究? 首先,研究中的问题应该是学术界和/或实践界尚有疑问,研究者本人确实希望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 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 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 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 与“有意义的问题”相对,“没有意义的问题”指的是那些研究者为了某种学术或其他方面的需要自己凭空杜撰出来的问题,或者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以说服别人而不得不进行的、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 为了了解自己所选择的是否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在选题阶段可以问自己: “通过这个研究我到底想了解什么?我对这个研究现象中的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这些方面我还有什么不知道而又确实想知道的?我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对什么疑问作出回答?这项研究对被研究者或他人有什么意义?他们可以如何从中受益?” 确定研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 在找到了“有意义的问题”以后,我们还需要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类型。 这些类型的设定与研究问题所要探讨的内容、问题陈述中所隐含的前设以及研究所期待的结果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1、“概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 “概括性问题”是一个指向某一特定人群的、对其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其抽样方法是从这个特定人群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 “特殊性问题”指的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所呈现的问题,研究只对这个个案本身进行探讨。 2、差异性问题和过程性问题 差异性问题探讨的是事情的异同,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事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面。 过程性问题探究的是事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事情的动态变化上面。 3、意义类问题和情境类问题 这两类问题实际上是上述“过程性问题”下面的两个分支,前者探讨的是当事人对有关事情的意义解释,后者探讨的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发生的社会现象。 4、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理论性问题、推论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 描述性问题主要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 解释性问题是从当事人角度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解释。 理论性问题时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推论性问题是为了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