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课堂教学效率追求的部分思考.doc

发布:2017-10-06约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课堂教学效率追求的部分思考 宋明海 一、高效课堂首先要看课堂是否最优化地利用教学原则 每一堂课的内容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学生能接受,逻辑连贯,系统明确,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包括思想教育在内的教育。 要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或认识兴趣(以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为标志)、求知欲望,认真负责地学习态度,合理组织学习的技能为基础。(注意,这里没有提到知识点为基础) 这些只有在创造了良好的精神、心理条件(这就是我为什么课前不批评的原因!),教学物质条件和学校卫生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也不能简单组合,而是最优结合。 二、从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理解性、巩固性和实效性对教学的综合影响的角度,来分析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内容是否选择恰当合理,教学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效率的形式和方法是否优化。(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希望大家选择当堂反馈当堂内容的原因,这样做科学吗?) 思考:怎样检查学习效果,检查作业更高效? 因为我们知道:教学效率并非取决于我们打算教给学生什么(多少)东西,而是取决于学生在当堂或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了什么(多少)东西。只有知道他们应该掌握和实际掌握的东西,才能真正知道课堂效率。我们往往追求的是“应该”,甚至是超过预想,而我们的形式、方法却不够科学,又如何实现(高效)呢?由这一问题的两个因素看到:我们不仅要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同时还要首先解决好我们“教”的问题。 三、看一堂课,应当查明要解决的基本任务(教养、教育、发展),了解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即解决学习新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求) 那么怎样看一堂课? 求全则会更加片面,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侧重地考察,还必须是连续地考察师生的各阶段变化。 (一)一堂课上: 1、基本教养任务,即习惯养成教育。 2、本思想品质等任务,即德育任务。 3、兴趣、思维、意志、情感任务。 4、教学预设和实施符合班级或学生特点。 5、课堂结构(环节)、进度、内容最优化。 6、采用的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最优化。 7、学困生、学优生区别对待的任务。(可否理解为分层次教学任务) 8、课堂精神、心理、情绪状态。 9、(场所、心理、生理)卫生条件。 10、作业针对性,量的科学性等。 (二)预期(可能施加的并产生长远影响的)变化。 基本概念,技能和技巧的预期发展。 培养兴趣,意志和情感的预期变化。 培养一般学习技能、技巧,学会抓要点,拟答案,阅读书籍、图表信息和其它参考资料,阅读、书写的规范、速度,自我修正等方面的预期变化等。 世界观、道德、职业理想等方面的预期变化。 四、如何评价或促成一堂好课? 集体研究。 就是课前让拟定教学的教师就各种基本任务做以阐释,校长、主任和同事先通过这种预备性谈话,让拟定者感受到(或给予提示)需修正的方面,也为观察者对过程中某些任务的解决情况更加明确。这就是集备、调讲的重要性。 具体的评价教学任务时,就是有侧重地考察前面提到的14个方面,或者更多其他方面的任务。但是一定要正确地划分出在该课条件下的主要、基本、最本质的任务,这也是上课者应该心中有数的(尤其是对于这一专题分配在各堂课中的主要和本质任务)。 评价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程度时,应提前知道教师设置的原因(可用谈话法),知道教学结构可能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教材内容。 (2)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程度。 (3)该专题内容在前后课中的分解设置(意图)等。 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无论与前面知识的联系有多少,新知识的复杂程度如何,教师都应该在最黄金的时间内,在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时,让学生用“最清新的头脑”来领会新材料,并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和巩固。(注意:有时授课的结构可能是无序的,但每一模块所消耗或分配的时间应该是恰当、合理的。) 有的教师就不注意,开课的复习或完成前面的任务,提问练习消耗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是20多分钟,以至新授仓促。实践表明,提问不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唯一有效方法,一节课10分钟的问答已经不少,有时甚至不需要单独为提问复习设置环节,耗费时间,通过在新知的学习中用到旧知的练习方式一样有效。 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考虑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觉而牢固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引导学会自我修正,越是能提高效益。反之则靠教师的“一讲之力”往往是徒劳的。这说明需要教师自觉地思考如何改进平日的考查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性(例如:作业布置、批改、试卷的讲解、课堂上个别问题的对待、处理等。) 简而言之,我们应该坚信一条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克服过分依赖课外延长时间,依赖考查,依赖作业等方式解决教学问题的现象,因为往往一些考查和作业等都是欠科学的。 记住:教学,问题出在学生身上,而根源在教师,在于学校的管理! 2008.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