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研究生论文开题文献综述.doc

发布:2017-01-05约5.6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号:20134119105 攻读 硕 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文献综述 研究生姓名:吴长祥 年 级:2013级 学科、专业:中医外科学(中医肛肠专业) 导师姓名、职称: 陈 亮 教授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评分表 研究生姓名 吴长祥 年级专业 2013级 研究方向 中医肛肠病学 文献综述题目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引用文献情况: 英文 篇;日文 篇;其它语种 篇 期刊 种,中文 篇;其它语种 篇 专著 本,文献时间跨度 年 —— 年 文献综述完成时间 2014 年 12 月 序号 评 分 内 容 满分 实际得分 1 是否全面收集了有关的文献资料 15 2 是否充分介绍了主要学术观点、主要学派及其代表者和研究沿革,有无主要遗漏 25 3 是否科学地评价已有的学术观点和理论 25 4 是否在已有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阐明本人的观点 15 5 是否能预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15 6 行文是否流畅,综述能力如何 5 总分 100 评阅意见: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文献综述 摘要 近年溃疡性结肠炎(UC) 患者日渐增多,成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该病已确定为现代难治病[1]。现将近年中医药对该病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病机 治疗方法 1 病因病机 近年证实 UC 属本虚标实,UC 的病因病机不确定,各家根据临床观察和前人的临床经验各有对本病的认识和体会。朱氏[2] 发现UC 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与外感六淫相关,湿热、寒湿、瘀血、积滞等邪与肠道气血搏结发病,日久反复伤正,变生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赵氏[3] 认为UC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湿热蕴结肠腑、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或忧思恼怒等致脾胃损伤,病位在脾、肾、大肠,病初是脾虚湿蕴,久可伤肾阴、肾阳。李氏[4] 将UC 病因为脾胃不足易感外邪,或过食生冷伤脾,或肝气犯脾,或气虚、气滞、寒凝等邪与肠气血相搏,病位在肠,脾虚为本,湿热为标。郑氏[5] 认为UC 的病因多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失健为基,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脾虚为本,湿热为主要因素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李氏[6]认为UC 病因多是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他病后正气不足,可单独或多种病因同时作用发病, 病机脾运失常,肠道功能失职,湿与瘀为主要因素。 2临床分型 近几年,学者们对该病病因及病机的认识不同,UC 临床分型多样化。根据UC 诊疗共识[7] 将临床证型分为大肠湿热证、脾气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热毒炽盛证。余氏[8] 根据结肠镜在局部病变疮疡辨证,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将UC 分为湿热蕴阻、寒湿凝滞、瘀血阻滞型。吕氏[9]认为UC活动期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多,缓解期则以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为主。王氏[10] 将91 例UC 患者进行内镜与辩证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内镜下肠粘膜Ⅰ型改变以脾虚肝郁为主,Ⅱ型改变以脾虚湿热证为多,Ⅲ型以脾虚气滞血瘀证多见。 3治疗进展 3.1辨证论治 学者们以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进行辨证分型, 即同病异治。贺氏[11]认为UC 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内阻,初期健脾祛湿为主和后期健脾为主的诊疗思路,初期用三仁汤加减,后期多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于焦虑的患者宜舒畅情志配合痛泻药方加减抑木扶土,考虑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可加用调节肺气功能中药。杨氏[12]将120 例UC 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予玄参汤辨证加减口服配合连栀矾灌肠,对照组予SASP 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理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有效率。郑氏[13]观察 120例UC患者,观察组予中药溃结爽辨证加减口服配合溃结爽灌肠,对照组予美沙拉嗪口服,对照组的复发率显然比观察组高。裴氏[14]认为UC 活动期以湿热蕴滞肠道,热伤血络为主,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加减,病情缓解期多见脾肾阳虚证,四神丸 附子理中汤等加减,病久反复易变生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病症,以乌梅丸等加减。 3.2治疗方法 近年在UC 临床治疗方法方面表现的个体化,主要包括口服、灌肠、口服加灌肠等方案。 3.2.1口服 刘氏[1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