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字图书馆何时才能走进百姓生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数字图书馆何时才能走进百姓生活目前,数字图书馆多为传统的B/S三层结构,即用户通过图书馆终端或者浏览器访问图书馆网站(接口层)进行查询、借还书等操作。接口层的Web服务器把用户请求发送到中间应用层服务器,应用层服务器再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实现用户需求。然而,这样的架构难以满足图书馆大量采用Web2.0服务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图书馆的图片检索技术有待完善,多语言检索、不同数据标准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人机交互技术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数字图书馆所需的软件和工具等也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信息资源海量增加,而其设备的数据管理、备份、存储设备能力有限,这也对数字图书馆提出了挑战。三是尽管数字图书馆使图书馆服务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使传统图书馆服务得以延伸,但同时信息用户对信息服务的延续性、个性化、多样性和时效性的要求也在提升,这就对数字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以下称云数字图书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字图书馆的问题。
云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优势
云数字图书馆能够将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和一站式的检索界面结合起来,用户通过Google式的检索界面将检索请求提交给云计算服务器,服务器根据用户提交的请求调配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本体演算、机器智能推理等复杂计算,继而根据计算结果调配存储在分布式云存储服务器的资源,将结果提供给用户。云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便携设备的交互可以带给用户“图书馆无处不在”的体验。用户可以通过PC、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访问数字图书馆,定制需要的服务,定时定点进行推送。
云计算服务器提供多种设备的访问接口,保存用户访问信息,调用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处理用户定制需求,即时地反馈结果到用户提供列表的任意终端设备。按照用户设定的时间序列完成推送,实现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无缝接入。
云数字图书馆在用户交互上可以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一是运用云网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近乎无限的带宽,提供即时通讯的在线帮助或者智能数字图书馆机器人的交互。二是利用云数字图书馆开放和用户参与的特性,开放多种Web2.0的服务方式,如维基百科、用户博客等。三是实现“人脑联网”交互和复杂人工智能帮助相结合的全方位用户交互服务,使图书馆知识交流中心的功能得到加强,拉近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距离。
同时,提供复杂网络应用。这里的复杂网络应用体现在非结构化数据、空间数据和多维数据服务上。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虚拟图书馆员,通过语音和用户交互使用户并不会感觉有太大差异。还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历史著名图书馆场景;采用空间计算技术,提示某图书距离用户最近的获得地点以及行进路线;采用多维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根据用户描述的需求,推荐最符合用户借阅的图书等。
以上提到的几点服务,未必在云数字图书馆初始状态就全部具备。但是,云数字图书馆一定是架构在可插件化扩充的平台之上,那么,新的技术和服务就能够与原有平台无缝对接。更重要的是,基于开放接口(API)和开源系统,可以让用户安装满足自己需要的插件,建立符合自己需要的数字图书馆。
此外,还能搭建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知识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向社会提供面向个人用户的公众知识云服务,涵盖从信息检索、内容存储、知识库等基础知识服务到知识推送、数据分析、专家咨询、商业智能等高端知识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公众知识服务云的信息服务能力,向社会开放软件租用式的知识管理系统,提供知识发现、知识订阅、决策咨询、商业分析等知识管理服务,以托管模式支撑企业与组织内部全方位知识管理需求。如图1所示
普及应用云数字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首先,图书馆将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到云服务商行处理时,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是如何确保图书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严格加密,不被窃取;二是如何保证云服务商在得到数据时不泄漏数据;三是在云服务商处存储时,如何保证访问用户经过严格的权限认证并且是合法的数据访问,还能保证图书馆及其读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安全访问到自身的数据。
其次,当云服务商在高度整合的大容量存储空间上,开辟出一部分提供给图书馆使用时,而图书馆并不清楚自己的数据被放置在哪台服务器上,甚至根本不了解这台服务器放置在哪个国家。云服务商须确保存储资源国的信息安全问题,确保图书馆数据不被泄漏。值得检验的是,在这种数据存储资源共享环境下,如果采用了加密方式,云服务商是否能够保证数据之间的有限隔离。图书馆不但需要了解服务商是否具有数据恢复能力,而且还必须知道服务商能在多长时间内完成数据恢复。因此,即使图书馆了解自己数据被放置到哪台服务器上,也得要求服务商做出承诺,必须对所托管数据进行备份,防止出现重大事故时数据无法恢复。当图书馆选择云服务商时,固然需要考虑服务商的IT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信誉等问题,但更要考虑可替代问题。也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