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讲稿—第18次课其他微生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衣原体引起性传播疾病;共同特点:1.圆形或卵圆形,G-。2.核酸为DNA和RNA 。
3.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二分裂繁殖:原体-感染;始体-繁殖。
4.具有细胞壁,与革兰阴性菌相似。5.有核糖体和多种酶类,但缺乏能量来源。6.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四环素和红霉素) 。;分 类; 培 养 ; 抵抗力 ; 致病机理 ; 所致疾病 ; 3.泌尿生殖道感染
病原体:沙眼衣原体D-K血清型,性病
疾病: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婴儿:肺炎(产道)
4.性病淋巴肉芽肿 性病
病原体:沙眼衣原体的变种
5.上呼吸道感染及衣原体肺炎
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
自然宿主:鹦鹉,鸟类
疾病:鹦鹉热(呼吸道感染)
肺炎衣原体引起的肺炎只限于人群间; ;第二节 支原体;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最小的原核细胞生物,多形(球形、丝形)
Giemsa染色为淡紫色,革兰氏染色阴性。
细胞膜含固醇,有的支原体有荚膜或特殊顶端结构。
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分子量较小。;2、培养
①营养要求高,需加血清等。
②PH 7.8-8.0, PH7.0死亡。
③生长缓慢,菌落小,呈荷包蛋样。
④二分裂繁殖
3、抗原结构
由蛋白质和糖脂组成,交叉较少。
4、抵抗力
与细菌相似,对作用于蛋白质的抗生素敏感。;13;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广泛分布于人、动物体内,对人致病的主要有
;2、免疫性:
IgM,IgG,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IgA抵御再次感染
细胞因子:TNF-α,IL-1,IL-6均可发挥作用。;三、防治原则
首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药物。
四环素类(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
四环素:光敏性皮炎,儿童四环素牙,骨骼发育受阻
强力霉素(多西环素、去氧土霉素)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孕妇、哺乳期妇女首选药物。
罗红霉素(肟西红霉素)孕妇和哺乳妇女慎用。
喹诺酮类(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禁用)
氧氟沙星(氟嗪酸、泰利必妥)
环丙沙星(悉复欢);第三节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立克次体;4.防治原则
预防消灭中间宿主,如灭鼠、灭虱。
治疗用广谱抗生素,有较高疗效。
氯霉素治疗恙虫病,须连续用药4周防复发。
四环素药品同样有效,还可治斑疹伤寒。;第四节 螺旋体;2、细胞结构;3、运动特性
A、屈伸运动 B、旋转运动 C、移行运动
4、培养特性
多为厌氧性微生物,钩端螺旋体为需氧性
微生物;最适宜温度为25~30℃。
5、抵抗力
螺旋体的抵抗力弱,干燥,日光,煮沸,
低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均可很快使其死亡。;一期 硬下疳;第五节 放线菌;1、形态
是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
菌体分支呈丝状,(菌丝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G+,无横隔,能产生色素,其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菌落呈辐射状或放射状或绒状,坚实、干燥、多皱。;2、生理特性
绝大多数为需氧,最适宜温度为30~32℃,致病菌为37~40℃。
3、致病性及其特性
该类微生物能引起动植物的疾病,但较少见,能产生抗生素,发现的4000多种抗生素中,2/3是由该类微生物产生的。
嗜皮菌病:真菌性皮炎。
放线菌病:牛的下颌骨慢性化脓;猪的乳房炎等。;;真 菌;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复杂,多数由菌丝和孢子组成。
(1)菌丝-孢子以芽管方式长成
菌丝形态多种,按功能分:营养和气生菌丝。
按结构分:有隔和无隔菌丝
(2)孢子-繁殖方式
有性孢子-2个细胞融合而成
无性孢子-菌丝或细胞出芽形成 按形态分;2.真菌培养与繁殖
几乎全部需氧,营养要求不高,一般培养基
上均能生长。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A、营养需要:似细菌,需C、N元素及水分。
B、适宜温度:22~28℃,25~28℃最佳。
C、湿度:绝大多数喜欢潮湿。
D、PH值:普遍5~7,含糖沙保弱氏培养基。
繁殖方式多种,如出芽、形成菌丝,孢子等。;酵母菌的芽殖;4、真菌的抵抗力
A 对热抵抗力不强,60~70℃1小时即可杀死。
B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较强,但对1~3%的石炭酸,2.5%的碘酊,0.1%升汞,10%的甲醛比较敏感。
C 对一般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对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等抗生素比较敏感。;二、致病性
1.病原性真菌感染:外部感染,皮肤皮下以及全身感染
皮肤癣真菌 ——癣 深部真菌——慢性肉芽肿
2.条件致病:内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