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案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并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浅分析。
关键词:道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道路线全长67.819km,路基宽6.5m,路面宽6m。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要求特别是路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省公路局计划安排,该路线被列为经济干线工程重点改造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该道路面结构采用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23cm水泥稳定层基层,0.5cm沥青封层,7cm沥青碎石,(4cm AM16+3cm AM12)面层。
二、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测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低标号水泥。粗集料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根据结构层性能决定的碎石(砾石)压碎值和颗粒组成,最终确定碎石(砾石)的强度和级配。细集料主要控制优质天然砂、石屑的颗粒组成和掺和量,保证级配连续。为了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加强对各类原材料的料源进行提前确定和检查,在使用过程中按规定频率抽样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及时清除出场。
(二)现场试验段的施工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获得最优化的生产配合比、合适的拌和时间、摊铺速度、压实机具的组合及碾压工艺、摊铺系数的确定及合适的作业长度等一系列控制参数,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三)混合料的拌和
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采用集中厂拌混合料时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厂拌设备的选择
选用带有电子计量装置、 能力不小于400t/h的高性能稳定土拌和机,能保证混合料的级配符合配合要求,保证拌和料的稳定性,且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
2 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考虑施工时各种损耗,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摊铺机摊铺时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0~0 5% ,底基层路拌和时增加0 5% ~1% ,以确保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的质量,但控制不超过6%, 以减少混合料的收缩性。
3.重视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拌???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略高0 5% ~1% ,若气温较高或运输距离较长时可提高1% ~2% ,以弥补混合料运输、摊铺和碾压过程中水分的损失。
(四)混合料的运输
运输混合料采用大吨位(15t以上)的自卸运输车,在卸料和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停车和颠簸,以确保混合料的延迟时间和混合料均匀不产生离析。此时,还应根据运输距离和天气情况考虑混合料是否采用苫盖, 以防水分过分损失及表层散失过大。
(五)混合料的摊铺
拌和好的成品料运至现场后及时按确定的松铺厚度均匀、匀速地摊铺,摊铺过程中尽可能少收料斗,严禁料斗内混合料较少时收料斗。为防止由于宽度过大或级配不符而离析分两幅摊铺时,则采用两台摊铺机(尽可能同型号)一前一后相隔5~10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尽可能避免纵向接缝,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上下层纵向接合部位置错开距离不小于1m,尽可能避开行车道位置。
(六)混合料的压实
混合料摊铺后,用轻型压路机配合12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碾压段长度根据试验段长度及气温情况确定。碾压方式初压一般采用胶轮压路机或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弱振强度压2~4遍,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或胶轮压路机静压1~2遍。自拌和至碾压结柬时间则控制存2h以内。
(七)水泥稳定碎石或砂砾基层(底基层)的养护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检测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宜少于7 d,除洒水车辆外,严禁其他车辆通行。保湿养护至下一层施工前。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一)沥青混合料的骨料级配和油石比
要消除沥青混合料离析问题的出现,必须保证骨料级配设计正确。设计均匀而无间断级配的混合料通常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能使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的其他作业程序或沥青摊铺机的摊铺作业程序发生错误而不至于对混合料属性产生重大影响。
(二)沥青混合料拌和
(1)材料堆放的场地应压实平整,完善场内排水系统,沥青矿料场地应铺筑1层厚5~10cm的水泥混凝土,不同的矿料应分开堆放。
(2)拌和楼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必须经过调试,保证其准确性,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矿料配合比。拌和机应每天上、下午前抽取1组混合料做马歇尔试验和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
(3)混合料的拌和要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出料、温度要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4)每天拌和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校核。根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