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采样型滤波器_Matlab实现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
实验二
频率采样型滤波器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 一、实验目的 PAGEREF _Toc \h - 2 -
HYPERLINK \l _Toc 二、实验内容 PAGEREF _Toc \h - 2 -
HYPERLINK \l _Toc 1、构造滤波器输入信号,并对其进行采样处理: PAGEREF _Toc \h - 2 -
HYPERLINK \l _Toc 2、对采样信号的第二个周期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PAGEREF _Toc \h - 3 -
HYPERLINK \l _Toc 3、计算滤波器抽头系数h(n), 画出该滤波器的频谱图,观察并分析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PAGEREF _Toc \h - 5 -
HYPERLINK \l _Toc 4、将第1 步生成的采样信号通过该滤波器,画出输出信号第二个周期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并与第2 步的频谱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二者的区别。 PAGEREF _Toc \h - 7 -
HYPERLINK \l _Toc 5、分别画出前4 路谐振器的输出信号第二个周期的时域波形,观察并分析输出信号的特点。 PAGEREF _Toc \h - 9 -
HYPERLINK \l _Toc 6、将输入信号换成周期为N 的冲激串 PAGEREF _Toc \h - 10 -
HYPERLINK \l _Toc 三、思考题 PAGEREF _Toc \h - 12 -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该实验学会使用频率采样型结构实现 FIR 滤波器,初步熟悉FIR 滤波器的线性相位特点。
2. 通过该实验直观体会频率采样型滤波器所具有的“滤波器组”特性,即在并联结构的每条支路上可以分别得到输入信号的各次谐波。
3. 通过该实验学会如何使用周期冲激串检测所实现滤波器的频域响应。
二、实验内容
1、构造滤波器输入信号,并对其进行采样处理:
(1)程序片段:
s=inline(A*cos(2*pi*k*f0*t+q),A,k,f0,t,q);
f0=50;
N=16;
L=2*N;
fs=N*f0;
ts=1/fs;
ss=zeros(1,L);
A=[0.5,1,0.5,2];
q=[0,pi/2,pi,-pi/2];
for k=0:1:3
ss=ss+s(A(k+1),k,f0,0:ts:(L-1)*ts,q(k+1));
end
figure
stem(0:L-1,ss);
title(时域采样信号);%[f=,num2str(f),,N=,num2str(N),,T=,num2str(T),,add=,num2str(add)])
xlabel(n)
ylabel(s(n))
(2)运行结果:
(3)结果分析:
由于,故采样信号在原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采取16个点,一共采样了两个周期,共32个点。
2、对采样信号的第二个周期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1)程序片段:
Sk=fft(ss(1:N));
Sk_abs=abs(Sk);
Sk_angle=angle(Sk);
figure
subplot(1,2,1)
stem(0:N-1,Sk_abs);
title(采样信号幅频特性);%[f=,num2str(f),,N=,num2str(N),,T=,num2str(T),,add=,num2str(add)])
xlabel(k)
ylabel(|S(k)|)
subplot(1,2,2)
stem(0:N-1,Sk_angle/pi);
title(采样信号相频特性);%[f=,num2str(f),,N=,num2str(N),,T=,num2str(T),,add=,num2str(add)])
xlabel(k)
ylabel(angle(S(k))/pi)
(2)运行结果:
(3)结果分析:
由于原始信号只有直流分量以及第一、二、三次分量,而由知其对应的幅频特性只有当k=0-3有值,而后面有值的谱线是由于共轭对称所产生的。
又因为所取信号为一个周期的,相当于在时域增加了一个门宽为N的窗,该窗对应的频域为一个sinc函数,其主瓣宽度为,恰好等于幅频特性中相邻点的距离,故各个点处的值只与其对应分量的幅度和sinc函数的增益N有关,现对其幅值分析如下:
对于直流分量其,故当k=0时对应幅值为
对于第一、二、三次分量,由于其余弦信号分为正负两边各为其幅度的,故当k=1时,其对应幅值为;当k=2时,其对应幅值为;当k=3时,其对应幅值为。
3、计算滤波器抽头系数h(n), 画出该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