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外关系 - 教育--人民网.doc

发布:2017-02-14约2.5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外关系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选择题(共7题,题分合计14分,单选) 1. 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2.我国古代海运、陆路对外贸易最活跃的时期是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3.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 A.马六甲 B.印度半岛南端 C.波斯湾 D.东罗马 4.我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时间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5.明代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是 A.首次与非洲国家交往 B.接受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D.取得反西方殖民侵略斗争的胜利 6.下列历史事件,依时间顺序排列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葡萄牙租澳门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反击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7.郑和下西洋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外交往史上的创举,但他未能产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深远的影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航行规模远不及哥伦布 B.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在中国出现 C.中国此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郑和下西洋后未开辟殖民地 二、非选择题(共4题,题分合计85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1. --引自《后汉书》 材料二 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指中印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始乃 一通焉。 --引自《后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记载了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事件有何意义? (3)“大秦”、“安息”二国的中心在现在的什么国家?甘英到达最远的地方属什么气候?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艄人”所说的话。 (4) 材料一所述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2.概括指出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出什么趋势?为什么呈现这一趋势?后果如何? 3.南宋和元朝的对外通商比汉、唐朝有何发展?促成这种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明清时期为什么没有延续发展的趋势?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4.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 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对外关系答案 一、选择题(共7题,合计14分,单选) 1.5045答案:D 2.5046答案:C 3.5047答案:C 4.5048答案:C 5.5049答案:C 6.5050答案:A 7.5044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合计85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 1.5051答案: 1)材料一记载了公元97年班超甘英出使大秦;材料二记载了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把象牙等物送给汉桓帝。 (2)甘英虽然没有渡海直达大秦,却熟悉了沿途地理情况和风俗习惯,为以后中西交通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是中国古代与欧洲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3)意大利、伊朗。热带沙漠气候。 (4)夏天,气压带和温度带北移,风向由大陆吹向海洋,为东北风,冬天则相反为西南风。甘英西行在夏天为顺风,冬天为逆风,故有“三月”、“两年”之说。 2.5052答案: ①明朝以前中华文明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唐时期完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乃至亚非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②明朝以前的中外关系,以互通使节、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 ③汉、唐、宋、元诸朝基本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 趋向: 自明至清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原因: ①内因是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腐败; ②外因是倭寇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东来。 后果: 闭关政策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