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docx

发布:2019-06-05约5.83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语文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李佳惠   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和学校五位老师一起到太原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区小学语文课堂展示研讨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样一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年轻教师的培养。   在山西现代双语学校的报告厅里,我们观摩了张龙的《将相和》,罗才军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何捷和吴琳的作文课,王崧舟的《望月》及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和于永正的作文《学写对话》及讲座《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   真可谓大师!我欣赏吴琳的润物细无声;欣赏张龙的以学定教;欣赏罗才军的幽默风趣;欣赏何捷的抓特点加联想;更欣赏王崧舟的诗意语文;于老的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还欣赏??他们亲切的微笑、精准的语言、巧妙的引导、淋漓尽致的表演,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近距离地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使我更加深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于永正老师《学写对话》的教学,他气定神闲,生动活泼、不厌其烦地表演。特别是在练习写“小猴子和猴妈妈”对话这个环节,他先让学生分角色读对话体会人物心理,然后再和学生表演了这个对话。年逾古稀的于老师在和学生表演时,把小猴   子表演的惟妙惟肖,诙谐有趣。学生们在哈哈大笑之余,看到情境的真实再现,调动了自己的写作兴趣,很顺利的完成、丰富了这个对话的写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还会抓耳挠腮吗?我想这就是作文课的最高境界吧!在这次学习中,我想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怎样写对话,还掌握了一点表演的技巧。这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于老的简单有效、目标不高、要求不高、训练扎实。   在后来的讲座中,于老师的《语文老师要有目标意识、过关意识》对我以后的教学方向是一种很好的引导。首先,我们要有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把握好目标---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于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看老师出身的教育家著作的书)其次,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简单、扎实。具体就是教学目标简约、教学内容简要、教学过程简洁、教学方式简炼、语文作业简化。还具体地告诉教师把好关,学生的阅读教学要“过五关”,作文教学“过四关”。在课堂中,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创造性的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探索知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最后于老希望教师做到;明确目标、落实目标,为学生负责,手把手的教、实打实地教。   总之,从这次活动中,我确实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明白了于老的“简单语文”并不“简单”。在今   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自身学习,真正做到简单有效,训练扎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不断进步、提高、磨炼,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篇二: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心得   很荣幸这次我能代表和丰县基层小学汉语教师参加9月18日至19日,在塔城市第五小学举行的20XX年辽宁省教育专家“送教进疆”活动,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辽宁教育专家李亚东老师那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都使我有了不少的收获。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进一步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特别关注教学理念的改变。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薛连红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李亚东老师幽默的语言,曹彩乐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小的曹彩乐老师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各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科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味追求“题海战术”而提高学生的应   试能力。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不断创新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科教育教学。   我们要关注个学科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研究方法,关注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重点讲述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强化思想和方法的学习。   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经验,创设学科情境。课程本身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