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铁碳合金的结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1. 选材料方面的应用; 2. 制定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 在铸造生产方面,根据相图可以确定铸钢和铸铁的浇注温度。 在锻造生产方面,可确定始锻、终锻温度。 在焊接方面,可分析碳钢的焊接组织。 对热处理来说,可确定加热范围。 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复习小结: 标注组织的铁碳相图 复习小结: 标注组织的铁碳相图 §4 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⑵ 钢(0.0218~2.11%C) 高温组织为单相? ① 亚共析钢 (0.0218~0.77%C) ② 共析钢 (0.77%C) ③ 过共析钢 (0.77~2.11%C) 铁碳相图上的合金,按成分可分为三类: ⑴ 工业纯铁(0.0218% C) 组织为单相铁素体。 ⑶ 白口铸铁 (2.11~6.69%C) 铸造性能好, 硬而脆 ① 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4.3%C) ② 共晶白口铸铁 (4.3%C) ③ 过共晶白口铸铁 (4.3~6.69%C) 1. 工业纯铁的结晶过程 随温度下降,Fe3CⅢ量不断增加,合金的室温下组织为F+ Fe3CⅢ。 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三次渗碳体,用Fe3CⅢ表示。 Fe3CⅢ以不连续网状或片状分布于晶界。 2. 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合金液体在 1-2点间转变为 ?。到S点发生 共析转变: ?S??P+Fe3C, ? 全部转变为珠光体。 室温组织为:P(F+Fe3C) 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珠光体在光镜下呈指纹状. 相变结束时,珠光体中相 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称共析渗碳体。 S点以下,共析 ? 中析出Fe3CⅢ,与共析Fe3C结合不易分辨。室温组织为P。 珠光体 Q Q 4 3 2 1 9 室温下,珠光体中两 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 是多少? Q 4 3 2 1 9 3. 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0.09~0.53%C亚共析钢 冷却时发生包晶反应. 以0.4%C的钢为例 合金在4点以前通过匀 晶—包晶—匀晶反应全部 转变为?。到4点,由 ?中析出? 。到5点, ? 成分沿GS线变到S点,? 发生 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温度继续下降,? 中析出 Fe3CⅢ,由于与共析Fe3C结合, 且量少, 忽略不计. L→L+A →A→F+A 先共析 AS(0.77% C) →P 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利用平衡组织中珠光体所 占的面积百分比,可以近似 估算亚共析钢的含碳量:C%=P面积%×0.77% (忽 略? 中含碳量,P面积%=QP) 共析温度下相的相对重量为: 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为: S’ 室温下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S’ 室温组织为:P+F 含0.45%C钢的组织 含0.20%C钢的组织 含0.60%C钢的组织 亚共析钢室温下的组织为F+P。 在0.0218~0.77%C 范围内珠光体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 P%= F%= 4. 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合金在1~2点转变为? , 到3点, 开始析出Fe3C。从奥氏 体中析出的Fe3C称二次渗碳体, 用Fe3CⅡ表示, 其沿晶界 呈网状分布。 温度下降, Fe3CⅡ量增加。 到4点, ? 成分沿ES线变化到S点,余下的? 转变为P。 在共析温度下Fe3CⅡ的相对量? 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过共析钢室温组织为P+ Fe3C Ⅱ。 Fe3CⅡ量随含碳量而增加, 含碳量为2.11%时, Fe3CⅡ量最大: 室温下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 室温下两组织组成物 的相对重量百分比: 5. 白口铸铁的结晶 合金冷却到C点发生共晶反应全部转变为莱氏体(Ld)。 Fe3C ? 共晶转变结束时,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C点以下, ? 成分沿ES线变化,共晶? 将析出Fe3CⅡ。 Fe3CⅡ与共晶Fe3C 结合,不易分辨。 1’ 2 ? Fe3C 温度降到2点, ? 成分达到0.77%, 此时, 相的相对重量: 在2点, 共晶? 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这种由 P与 Fe3C组成的 共晶体称低温莱 氏体, 用L’d表示. 2 点以下,共晶 体中P 的变化同 共析钢。 S L---L+Ld---Ld (A+Fe3C共晶)---Ld (A+Fe3C共晶+Fe3CII)---L’d(P+Fe3CII+Fe3C) 共晶白口铁室 温组织为L’d (P+ Fe3C), 它保留 了共晶转变产物 的形态特征。 室温下两相的 相对重量百分比 为: 合金在1~2点间析出? 。到2点,液相成分变到C点,并转变为Ld。2~3点间从?中析出Fe3CⅡ,一次?的Fe3CⅡ被共晶? 衬托出来。到3点,? 转变为P。 6 亚共晶白口铁结晶过程 6 亚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