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专题突破.doc

发布:2018-06-07约9.2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氯及其重要化合物》专题突破 【考纲要求】 1.了解Cl2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掌握Cl2的制备和用途; 2.掌握Cl2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等发生的反应; 3.掌握氯水的成分和性质,知道次氯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用途。 4.以卤素为例了解在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卤素性质的迁移使用。 5.通过实验掌握Cl―的检验方法。 6.结合工业生产以及情景问题的设置讨论复习氯及其化合物的主干知识,在应用中学,在学中用,在新的起点上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网络】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考点梳理】 考点一:氯气的性质、用途 1.物理性质 通常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易液化。25℃时,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氯气,其水溶液俗称氯水,为淡黄绿色。 2.化学性质 要点诠释: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 ①氧化性:0→-1 ②氧化还原性(歧化反应):-1←0→+1 3.氯气的用途:自来水的消毒,制盐酸,漂白粉,农药,氯仿等。 4.Cl―的检验 检验溶液中的Cl―应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存在。 考点二:氯离子的检验   1.试剂:稀硝酸、AgNO3溶液。 2.操作:取待测液2mL加入试管中,先滴入少量稀硝酸,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 3.现象及结论: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Cl-。 4.原理:Ag++Cl-==AgCl↓。 要点诠释: (1)加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CO32-的干扰,因为Ag2CO3是可以溶于稀硝酸的白色不溶物。因此,鉴定时可以将加试剂的顺序颠倒,即可以先加AgNO3,再加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同样可以证明溶液中有Cl-。 (2)不用稀盐酸、稀硫酸酸化,否则引入Cl-、SO42-产生干扰。 考点三: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1.氯水的成分 Cl2溶于水:Cl2+H2OH++Cl―+HClO 2.性质 成分 表现的性质 反应实例 Cl2 ①强氧化性 ②氯水呈黄绿色 ③加成反应 Cl2+2KI==2KCl+I2 Cl2+H2SO3+H2O==H2SO4+2HCl Cl2+CH2=CH2—→CH2Cl—CH2Cl H+ 强酸性 2H++CaCO3==Ca2++CO2↑+H2O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HClO ①弱酸性 ②强氧化性 HClO+OH―==ClO―+H2O 漂白、杀菌、消毒 Cl― 沉淀反应 Cl―+Ag+==AgCl↓ 3.分析平衡: Cl2+H2OH++Cl―+HClO 向氯水中加入的物质 浓度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 应用 可溶性氯化物 c (Cl―)增大 左移 ①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 ②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盐酸 c (H+)和c (Cl―)增大 左移 浓氯酸与浓盐酸反应制Cl2 NaOH c (H+)减小 右移 用NaOH吸收多余的Cl2 光照 c (HClO)减小 右移 氯水应避光保存或现用现配 要点诠释: 氯水久置,会因HClO的分解导致其中的Cl2全部与H2O反应,HClO完全分解成盐酸和O2,使溶液酸性增强,失去强氧化性而变质(久置氯水实为极稀的盐酸)。 考点四:几种重要的含氯化合物 1.次氯酸 (1)弱酸性:Ca(ClO)2+CO2+H2O= CaCO3+2HClO;酸性:碳酸强于次氯酸。 (2)不稳定性:反应方程式:2HClO2HCl↑+O2↑。 (3)强氧化性:氧化性比Cl2强,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漂白剂。 2.次氯酸盐 (1)强氧化性:ClO―有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离子(S2―、I―、Fe2+、SO32―等)不能共存。 (2)ClO-的水解:其离子方程式为:ClO―+H2OHClO+OH―,与Fe3+、Al3+不能共存。 (3)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 ①制备试剂:氯气和石灰乳 ②漂白原理:Ca(ClO)2+H2O+CO2= CaCO3+2HClO,故应密封并储存于阴凉处。 3.盐酸:具有酸的通性和Cl-的性质 考点五:氯气的制法 有关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其装置流程可以归纳如下: 气体制备 → 净化 → 干燥 → 收集或性质实验 → 尾气处理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氧化法(化合价-1→0) MnO2+4HCl (浓)MnCl2+Cl2↑+2H2O 或:2KMnO4+16HCl (浓)==2MnCl2+2KCl+5Cl2↑+8H2O 注:若用KMnO4制Cl2,则不需加热。 (2)发生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铁架台等。 要点诠释: ①制备气体的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