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概要.pptx

发布:2017-04-07约7.72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组:李谍、孙妍、刘乔丹、陈奕辰、余锦婷、李静、何香雪、黄燕玲、顾文萱、杨帆、韩紫薇 由传教士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1 目录 CONTENTS 2 3 传教士来华 彼时中国 商品经济活跃 (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缓慢,产生雇佣关系;手工业、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 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闭关锁国、海禁、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 ?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宋明理学),并 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 ? 4 传教士来华 15世纪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及西、葡的对外扩张,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界各地传教。明万历年间,耶稣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明清时期中西方科学与文化交流的序幕。从1552年到利玛窦1583年到达中国,共有32名耶稣会士、24名方济歌会士、2名奥古斯丁会士和1名多明我会士试图在中国定居,但都未成功。 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 5 直到1583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利玛窦等始以“番僧”的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国。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传教士来华 ” “ 6 传教士来华 传播方式 欧洲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很注意用欧洲也存在高度发达的文明的事实打击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文化观。他们的翻译西方科技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都服从于这一目的。 在明代,欧洲传教士向中国输入宗教和科学,传播科学并不比宗教少,因为中国人需要科学知识,只谈宗教不能得到士大夫的尊信。清代康熙前期也有传教士,但是他们很少谈科学(除一些天文历法),这是因为汉人不敢接近西洋人,传教士失去士大夫的支持,宗教也就遭到满族统治者的压迫,不能像明末那样顺利发展。而在当时来华的传教士的科学素养并不比明朝中国的学者高明多少。 7 01 02 传教士来华 8 传教士来华 双重身份 传教士为了取得合法居留中国的地位,被迫加入外国在华的机构工作,这些机构包括了半政治半商业性质的东印度公司,也包括外国驻华的外交和商务的官方代表。 由于他们是早期几乎唯一通晓中文的洋人,故在这些机构里多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书记之类。 一旦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任何武力行动时,这些传教士都会被派调往战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军翻译的角色。在侵略军占据中国某些地方后,他们也自然地被选任做占领地的民政官。 在战争胜利缔订条约的过程里,传教士亦预闻其事,充任翻译之职。 9 传教士来华 双重身份 如郭实腊,他在主后1840年英军攻入中国境内向北推进时,充任英军翻译及情报官员。当英国占领定海后,他被派任占领地的民政官,管治该地。主后1841年当英军攻占宁波后,又任宁波民政官。主后1842年调任镇江民政官。在南京条约签订时,郭实腊为英方传译之一。 此外还有裨治文、卫三畏、柏驾等,不胜枚举。 10 传教士来华 自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及其他随后而来的国家取得了在中国驻使的权利,因此纷纷简任使节来华。由于早期惟有传教士通晓中文,并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略有了解;故他们不少自动或被邀转职,充任母国驻华的使节。 传教士被他们的母国委任为驻华使节,造成许多很不利的影响。若我们同意第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是侵略活动,与中国签订的都是不平等条约;则要为参与这些活动的传教士完全洗刷其侵华的嫌疑,便很不容易。当传教士与外交官两重截然不同的身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时,难以判别他是用什么身份说这些话、做这些事。 11 典型人物事迹 12 目录 CONTENTS 13 李提摩太 01 14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年10月10日出生于英国南威尔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英国浸礼会尽管成立于1792年,但是直到1859年才到中国来传教 李提摩太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