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存在的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 动物防疫对于提升我国畜牧养殖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我国动物防疫水平和保障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从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以及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要分析和总结了动物防疫工作的相关内容,为切实促进畜牧兽医在动物防疫方面的工作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309-02
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养殖的重要保障。动物防疫机构通过定期检疫、消毒、免疫以及病毒应急措施保障等多种手段来提升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发展。我国动物防疫工作一般从国家、省、市、县、乡(镇)进行划分,防疫水平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严重,总体的动物防疫水平发展不均衡,基层以及偏远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有效性较差。
1 工作重点
1.1 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动物防疫工作重点首先应保障相关机制的建立健全,机制的逐步完善使得动物防疫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机制建设:一是加强政府财政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的保障制度,尤其应大力扶持基层以及偏远不发达地区的动物防疫站;二是应逐步完善动物防疫工作的设施保障机制,使得必要的防疫设施能够及时有效地建成完善并发挥作用;三是应从人员队伍建设制度保障入手加大人员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完整持续的人才保障机制;四是应加强其他方面的制度保障,如防疫工作应急制度,疫苗保障制度等。总之,作为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应将制度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2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除了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外,还应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基础设施是展开相关工作的必要设备保障,离开了检疫防疫的基本保障设施,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在养殖动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除了观察记录死亡动物的特征以外,还应对死亡动物血清等进行化验,以便得到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这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提取血清、化验分析、疫苗制备、药物选择、试验统计等工作都需要基础设施进行保障。因此,动物防疫工作的另外一个重点应加大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1-2]。
1.3 相关人员队伍建设应得到保障
人员队伍建设也是动物防疫工作应该注重的一个方面。随着现代化的防疫手段的综合运用,需要高素质人员队伍作为保障。当前我国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队伍建设形势不容乐观,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再加之基层防疫站在福利待遇薪资保障方面都相对不足,使得工作人员调动频繁。因此,形成有计划、有保障的人员进出和人员发展体系是目前动物防疫工作必须重视一个方面,努力做到防疫站能够“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形成队伍建设方面畜牧业的良性循环[3-4]。
1.4 运用综合性动物防疫手段
除了上述的制度、基础建设、人员方面应作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以外,同时还应在综合性的动物防疫手段方面有所保障。现代化畜牧防疫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使得畜牧防疫工作焕发了新的活力,因此可以综合运用现代化的动物防疫技术将动物防疫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在一些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防疫数据发送给一些拥有现代化设备的防疫站,利用先进的分析仪器为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积极的参考,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基层防疫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同时使得不同防疫机构在技术交流和数据贡献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也应将新技术运用、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等方面作为相关工作的重点[5]。
2 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体制建设环节薄弱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最为主要的缺陷。体制建设是任何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缺乏良好的制度建设,很难想象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能够取得持续性的成果。动物防疫工作体制建设主要有两方面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动物防疫工作体制建设的滞后性,随着大气环境的逐渐恶劣,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的“一针好”治疗防疫手段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动物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因此在制度层次保障防疫工作的发展性是管理体制的重要方面;其次表现在动物防疫工作体制建设的不健全性,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必要的资金、物质、人员以及技术手段来保障,现行的制度体系在诸多方面都是不健全的或者根本没有涉及的,这就造成了相关工作缺乏实施依据,不能做到有章可循,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配套设施建设薄弱
动物防疫工作需要一定的配套设施来进行保障,而相关方面的建设薄弱也是当前防疫工作的缺陷之一。完整的动物防疫工作环节设施保障应具备检疫、治疗、后续保障以及疫苗治疗设备等基础配套设施。定期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