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硅含量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交换性钙、镁
和有效硫、硅含量的影响
陈建国1,张杨珠1*,曾希柏2*,周卫军1,周清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为探明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的理论依据,研究了4种长期定位施肥(CK、NPK、OM30、OM60)对湖南主要水稻土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供试水稻土中上述养分的含量。在含钙较低的黄泥田、河沙泥、红黄泥中,施肥使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显著升高,在相同土壤中其含量高低依序为OM30,OM60,NPK;在含钙较多的青灰泥、白鳝泥、紫潮泥中,施肥使土壤交换性钙含量降低,降低幅度与施入的有机肥量呈负相关。在黄泥田、河沙泥、青灰泥、白鳝泥、紫潮泥中,施肥使交换性镁含量降低,而在红黄泥中施肥则使交换性镁含量升高。NPK处理使含硫较高的黄泥田、青灰泥、白鳝泥、紫潮泥有效硫含量升高,使含硫较低的红黄泥有效硫含量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OM30、OM60)使所有试验水稻土有效硫含量升高。施用钙镁磷肥和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
长期定位施肥;水稻土;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态硫;有效硅;湖南表1 各定位试验点土壤理化性质
Table 1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st soils
试验地点 土壤类型 成土母质 土壤质地 pH 桃江 黄泥田 板、页岩风化物 壤土 5.80 宁乡 河沙泥 近代河流冲积物 沙壤土 5.49 新化 河沙泥 近代河流冲积物 沙壤土 5.20 武冈 青灰泥 碳酸盐岩风化物 粘壤土 7.79 临澧 红黄泥 第四纪红色粘土 粘土 5.33 汉寿 白鳝泥 粉砂页岩残、坡积物 粉砂质壤土 5.21 南县 紫潮泥 洞庭湖湖积物 粘壤土 7.49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2064-04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能够长期、系统、历史地研究土壤肥力演变和肥效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评价各施肥措施的效应。在以往的肥料长期定位研究中,对土壤耕层的养分变化研究多偏向于大量元素养分,而对土壤、特别是水稻土的中量元素养分的变化研究较少。同时由于土壤属性和元素地球化学属性上的差异,这些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因此通过在不同地方布点研究它们在不同水稻土中的分布对了解一个地区水稻土壤质量[1]的变化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7个长期土壤肥力与肥效监测点的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措施下有效态中量元素在耕层土壤中的变化规律,以便为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
供试土壤采自湖南省土肥站1986年冬季在全省建立的7个土壤肥力与肥料效应监测点的长期定位试验各处理耕层土壤。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如表1。
各长期定位实验设CK、NPK、OM30、OM60共4个处理。CK:长期不施肥,且收获产品全部移出。NPK:长期施氮、磷、钾化肥,早稻施尿素325 kg·hm-2,钙镁磷肥450 kg·hm-2,氯化钾180 kg·hm-2,晚稻施尿素360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OM30:有机肥、化肥氮素比为30/70,早稻施紫芸英15 000 kg·hm-2,尿素267 kg·hm-2,氯化钾123 kg·hm-2,晚稻施早稻草2 250 kg·hm-2,猪厩肥9 000 kg·hm-2,尿素240 kg·hm-2,氯化钾75 kg·hm-2。OM60:有机肥、化肥氮素比为60/40,早稻施紫芸英30 000 kg·hm-2,尿素158.5 kg·hm-2,氯化钾66 kg·hm-2,晚稻施早稻草2 250 kg·hm-2,猪厩肥17 850 kg·hm-2,尿素153 kg·hm-2。试验设3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长10.00 m,宽6.67 m,面积66.7 m2.小区间用水泥埂隔开,地下埋深70 cm,高出田面30 cm.各小区与灌、排水沟之间设开口,单灌单排。
将所采土壤风干磨碎过10目筛,用封口塑料袋贮备,分析测定土壤交换性钙镁有效硫、硅。
1.3.1交换性钙镁的测定 乙酸铵交换-EDTA络合滴定法2]。
1.3.2 有效硫测定 磷酸盐-乙酸浸提-硫酸钡比浊法2]。
1.3.3 有效硅测定 柠檬酸提取-钼蓝比色法2]。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及Microsoft Excel 2003处理。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新复极差法(Duncan)的显著差数建立于0.05水平上。
表3 各长期肥效监测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