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仙桃火车站钢柱制作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管 桁 架 制 作 工 艺
一、编制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1989)
《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YB4104-2000)
《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1988)
《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99)
《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1992)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二、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图
钢管检验 下料 平台搭建 组装 焊接 修磨 涂装
2.2 施工准备
1.工程开工前,技术人员必须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确定关键过程及特殊过程,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掌握制作工艺流程及控制项目。
2.严格按施工图的要求施工。做好施工图的自审、会审工作,疑难问题尽快落实解决。
2.3.1 材料准备
钢材、管材的验收是保证管管柱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按照规定执行。钢材、管材验收应达到以下要求:
1、钢材、管材的品种和数量是否与订货单一致。
2、钢材、管材的质量保证书是否与钢材上打印的记号相符。
3、核对钢材、管材的规格尺寸,测量钢材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尤其是管材壁厚度的偏差。
4、钢材表面质量检验:表面不得有结疤、裂纹、折叠和分层等缺陷,钢材表面的锈蚀深度不得超过其厚度负偏差的一半,有以上问题的钢材应另行堆放,以便研究处理。
2.3.2 作业环境准备
建立完善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加强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管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样板工地”、“文明施工工地”标准的要求进行布置及施工。
2.4、下料:
2.4.1、分段要求
为了便于现场安装。柱子制作成整体,不分段。
2.4.2、管管柱切割下料:
切割前,应将钢材、管材表面切割区域内的铁锈、油污等清理干净。
切割采用人工放样,手工切割,组装前应将坡口打磨光滑。
下料尺寸应考虑焊接收缩量,收缩量应统一为负公差值。切割后,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mm的缺棱,大于1.0mm以上的先补焊再用砂轮机修补,修补后的刻痕应在0.5mm以下。并应清除边缘上的熔瘤、飞溅物、毛刺等。
钢板采用半自动切割机切割;连接筋板采用剪床切割;管柱切割允许偏差见表5.2.3-1、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见表5.2.3-2。
表5.2.3-1 气割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零件宽度、长度
±3.0
切割面平面度
0.05t,且不应大于2.0
割纹深度
0.3
局部缺口深度
1.0
注:t为切割面厚度。
表5.2.3-2 机械剪切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零件宽度、长度
±3.0
边缘缺棱
1.0
型钢端部垂直度
2.0
所有零件及连接板,都应进行矫正,允差为每1米范围内的挠曲失高不得大于1mm。未矫平的钢板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节点板和加劲板用剪板机或数控火焰切割机下料。
对主管下料时,根据首制件试件放焊接收缩余量,同时在要焊接端用管子坡口机坡口,具体如下图,并在工装划出纵向直线,相隔900MM、四条及节点圆周环线,打样冲眼。
主管端头示意图
对于支撑杆件,下料时,根据首制件工艺实验所得值放焊接收缩余量,如下图为相贯线切割机下料后端头的形状示意图。
支管端头示意图
下料后,必须立即对构件或杆件进行检验。
当钢管不平直及有局部凹陷时,应对钢管进行矫正;
对达不到长度要求的,应重新下料。
支管的检验应以首件为样品,检验后,根据图纸对构件或杆件进行编号,以便于装配。
加工的要求应按公司内控标准检验切割面、几何尺寸、形状公差、切口截面、飞溅物等,检验合格后进行合理堆放,做上合格标识和零件编号。
2.4.3、管柱放样
放样时以1:1的比例在样板台上弹出中心线,然后根据实际钢管大小弹出钢管的外形尺寸。当尺寸过大时,可分段弹出。如果只对其节点有要求,则可以缩小比例弹出样,但应注意其精度。放样弹出的十字基线,二线必须垂直。然后据此十字线逐一划出其它各个点及线,并在节点旁注上尺寸,以便复查。
2.5、搭建平台:
采用型钢搭建拼装平台。在相应的位置摆放好型钢作支撑,然后利用水平仪测量出每根型钢上的水平标高,型钢间相对水平标高在±2mm之内。此类拼装平台施工空间大,便于管柱节点板间的间隙施焊,水平标高易于控制。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