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升值的国际案例研究及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借鉴.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
1994年1月1 日,我国人民币的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并轨,开始实行以
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
浮动汇率,为我国新一轮的汇率改革拉开了序幕。汇改要求外汇市场真正成为
汇率形成、调节和管理的基本场所。目前,人民币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方面压
力,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资产价格也节节攀升。今后人民币汇率改革该走向何
方?这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研究焦点,也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
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遇到类似的汇率升
值的内部与外部压力,因此从历史的成例中寻求知识资源也就具有了重要的现
实意义。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德国马克与日元所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与目
前的人民币颇为相似。彼时德日两国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
长,汇率升值也都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面对货币升值压
力,两国采用了不同的对策,相应给这两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
截然不同的影响。因此,回顾两国在过去30多年有关汇率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
和失败教训,对于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的汇率体制改革之路不无益处。本文从比
较经济的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德国马克与日元的升值历程,得出对于人民
币汇率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
本文就此展开研究的结构如下:首先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所
研究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根据经典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一国处于经
济高速增长阶段时,该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将造成汇率升值的压力。第二
章分别对德日两国汇率升值的历史案例进行研究, 通过对两国在汇率升值期间
所采取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资本管制政策的分析比较,探讨造成两国经济
表现差异的政策原因。从德国的成功经验来看,德国当局在政策冲突的情况下
顺应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主动放弃固定汇率而侧重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
1
由流动,不仅较好的控制了汇率升值的进程,也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
货币环境,从而保证了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而日本方面面对日元升值
的内部与外部压力不希望重估汇率,而试图通过其它方面的政策措施“减缓”
汇率升值压力,但这些措施不仅难以阻挡日元升值,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尤其是通过牺牲国内利率政策保汇率的做法,促成了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和80
年代末的泡沫经济,严重破坏了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第三章通过对人民币
目前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的走势判断,并
揭示了国际经验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启示。
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国际经验都表明,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的人民币汇率
升值压力将长期存在。对于我国如何在保证宏观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处理
好汇率升值压力,本文认为我们应把握如下原则:1)面对汇率升值压力应秉持
主动性原则,在汇率制度转型的过程中主动平稳转型的国家,其转型过程都是
有序、渐进的;2)汇率调整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小幅渐进调整。经济基本面的调
整往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与此相对应,汇率的调整最好也是缓慢渐进的;3)
浮动汇率、放开资本管制、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大国经济的必然选择。作为
世界经济当中重要新生力量的崛起,必然要求该国的货币相对于外部世界逐渐
调整,汇率浮动势所难免;4)政策目标的取舍方面,要强调维护国内货币政策
的自主性,绝不能让货币政策成为汇率政策的附庸。
此外,欧洲的区域货币合作对于减少投机资本对德国马克的冲击、减少汇
率升值对德国贸易品部门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中国是
否应该积极投身于目前已有热议的东亚货币合作、以及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
角色,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有意义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汇率制度改革;升值;国际比较
2
Abstract
In January 1, 1994,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 the “m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