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油藏储量与开发评价-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油藏评价与开发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油藏中流体分布
第二节 油藏的压力与温度
第三节 油藏的天然能量与驱动方式
第四节 油气储量
第五节 开发层系的合理划分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第一节 油藏中流体分布与性质的研究
一 油藏中流体宏观分布规律
二 油藏流体在孔隙系统中的分布特征
三 油藏流体性质研究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一、油藏中流体宏观分布规律
1、油藏中流体的类型与产状
油藏中的流体产状通常有9种:
① 束缚水 5. 溶解气
② 边水 6. 气顶气
③ 底水 7. 夹层气
④ 夹层水 8. 纯气层气
9. 低渗性高含水饱和度油层中的可动水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却 勒 1 油 藏 剖 面 图
边水 底水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边水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夹层水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纯气层气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2 、油藏流体垂向分布规律
100 0
含油饱和度
油的相对渗透率为0时(含
油 油饱和度约25%),不流动。
水
25% 75%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含油饱和度
100 0 油的相对渗透率为0,不能流动
油
水
25% 75%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在油藏顶部纯油带中,仅含不
可流动的束缚水;纯油带之下是只
产油不产水带,含有少量自由水,
含油饱和度降低。
油水同出带,自由水饱和度增
大,达到可流动临界值,含油饱
和度降低,生产时油水同出。
其下为只产水不产油带,含油饱和度很低,油的相对渗
透率降为零,同时有很高的含水饱和度,故只产水不产油;
最下面是纯含水带。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却 勒 1 油 藏 剖 面 图
没有绝对的油水界线,只有过渡
带,含油饱和度范围75%--25%
地球科学学院 3RG 尹太举 2009
二、油藏流体在孔隙系统中的分布特征
孔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