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对策分析.doc

发布:2017-06-22约3.0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 要]建筑施工中出现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会直接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和承载能力,因此当混凝土裂缝出现时,要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对裂缝问题进行管理、控制以防裂缝的扩大,保证结构部件的持久、耐用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04-01 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是客观存在的,因为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难度相当大,所以这就要求当混凝土裂缝出现时,相关的施工人员要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1 常见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 施工方面 1.1.1 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是引起裂缝较常见的因素。若工程上用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就会导致豆腐渣工程,所以说只有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1.1.2 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使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1.1.3 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可使其内外温度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1.1.4 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大或太小,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 1.2 结构受荷 在施工中和使用中由于结构受荷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F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都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也称为无害裂缝。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是有害的,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1.3 温湿度变化 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材料热胀冷缩,房屋各部分构件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变形,引起彼此制约而产生应力。因屋面混凝土与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屋面变形较大,当屋盖和墙体之间构造处理不当,会使墙体受拉,当其剪力和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时,产生温差裂缝 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湿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有所收缩,由此而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因此,若构件早期养护不良,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2 对策分析 2.1 材料选用 2.1.1 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 2.1.2 粗骨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2.1.3 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2.1.4 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2.2 混凝土的制备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剂、矿物掺和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 2.2.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2 混凝土搅拌。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根据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 2.3 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