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敦煌佚本《维摩诘经注》写卷俗字辑考.pdf

发布:2017-09-10约9.1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士论坛 推荐意见: 敦煌文献之释读,其难有二:一是俗字、僻字难以辨认,二是当时俗语难以理解。我在 1993年顷,便探索 出描摹敦煌待释字字形做构体研究以释读该字的办法,有论文先后刊出于 《南京大学学报》、《文史》和 日本 《俗 语言研究》。此后释读敦煌俗字、僻字者,大都用此方法。而俗字、僻字,并非仅见于敦煌,汉简及六朝碑刻, 也屡有所见;佛典中,此类字甚多;异域 曰本、韩国,也多见。所以俗字、僻字的研究,当取资于上述各种材 料。以为敦煌俗字、僻字是敦煌特有的现象,实在是拘墟之见。陶家骏君从余学,研读敦煌佚本 《维摩诘经注》 写卷有年。该写卷满纸俗字、僻字,辨识不易,而陶君能细心揣摩,续有所得。此篇释 “差”、“济”、“乞”、“疣” 四僻字,均能旁取诸证,所言可信。而 导“”为 碳“”之俗体,其理由何在,该文作了一些探索,可以一观。 推荐人:王继如 敦煌佚本 《维摩诘经注》写卷俗字辑考 陶 家骏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甘肃敦煌研究院藏佚本 《维摩诘经注》系列写卷为北朝写本 ,是 《维摩诘经》罗什译本的早期注本。 本文辑录并考释了其中的部分俗字。 关键词:俗字;佚本 《维摩诘经注》;考释 作者简介:陶家骏 (1978一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 要从事汉语史、敦煌学研究。 基金项 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敦煌 《维摩经》注疏新校录及其研究”(项 目编号: 09SJB7300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H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1)05—0181—04 收稿 日期:2011-03—30 《甘肃藏敦煌 文献 》… 首次发表 了定 名为 书写 ,内容没有重 复,当年应是 一件 ,源 自敦煌 “维摩诘经疏 释 ”写卷的原件 照片 ,分别 为土地 藏经洞 ,后流传各处。难能可贵的是 ,敦研 375 庙 出土 的敦研 066号 、067号 以及收集 品247号 、 号 写卷流传 至 日本 后 ,幸得 日本 友人 回赠㈤,方 248号 、249号 、250号 、251号 、252号 、375号 。 得完璧。 这些写卷 皆为北朝 写本①,为 同一 形式 、同一人 由于发布时 间较 晚,方广铝 、许培铃两位先 ①施萍婷先生称:“土地庙出土的写经,除一件是唐代的以外 ,其余全是北朝写本。”参见施萍婷 《甘肃藏敦煌文献 ·概述 》,第4页。 ②据施萍婷先生考证,土地庙写卷皆源 自敦煌藏经洞。参见施萍婷 《甘肃藏敦煌文献 ·概述 》,第4-5页。 ③ 一九九七年,日本友人青山庆示遵照其父遗嘱,捐赠给敦煌研究院八件出自敦煌藏经洞的敦煌写本,敦研375号写卷系其中一 件。事见段文杰 《甘肃藏敦煌文献 ·序言》,第 1页。 · 18l · 州大学学耜2011.5 生所作 “敦煌遗书 中的 《维摩诘所说经 》及其注 《说文 ·寸部 》: “寸,十分也 。人手却一寸 疏 ” 】1 ~文 中没有提及该件写卷。笔者根据 动 谓之 寸 口⑨。从 又 ,从 一。”1]67林 义光 《文 对原件照片扫描后所得的高清晰度数码图片,详 源 》: “又‘’象手形 ,一‘ ’识手后一寸之处。”l1 加校勘 ,完成 了这批写卷的全部录文及校勘工作 。 “寸”作为部首,从 “寸”之字往往与手有关。《说 从录文来看 ,写卷的内容是直接给 《维摩诘经 》罗 文 》未载 “导”字 ,但观 “导”字字形 ,从 目从寸, 什译本经文作注 ,并非疏释 ,因此 《甘肃藏敦煌文 乃是会意字 ,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