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品课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改革与研究
20 余年来,教研室主要开展了以下教学改革:
1、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十分重视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
而且还特别注意将把本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追求的目标是:以学生
为本,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瞄准国际医学遗传学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开
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建构以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RBL
(research-based learning)、课程整合(integration)和综合评价(evaluation)为一体的课
程体系,使医学遗传学课程在 10 年内跨入国际一流医学遗传学课程的行列,为
培养21 世纪需要的、能熟练应用医学遗传学知识的医学人才服务。
2 、开展“ 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
根据基础医学院的要求,在长学制导师小组活动中采用“ 以探究为基础的学
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 RBL)”方法,除了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及科
研思路外,还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自行设计科研题目,并开展力所能
及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
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所有学生在RBL 结束前写出较高质量的综述或小论
文,部分文章已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3 、开展课程整合改革
根据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医学遗传学学科
开展了课程整合的实践,将医学遗传学、胚胎早期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的部分内容
整合在一起开设了“医学遗传与胚胎发育”课程,力图从群体、个体、细胞和分
子水平阐释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遗传规律、分子基础和发病机制,为遗传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该课程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及“以问题为中
心的学习”方法,将双语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遗传现象的
本质及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受到学生的好评。
4 、开展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中文版PPT 、
英文版PPT 和法文版PPT ,并在所有理论课教学中使用。中文版PPT 还上网供
学生使用。遗传病案例教学则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PBL)方式,通过这种方
法建立起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还
可判断学生获取知识、逻辑思维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更可评价学生从案例中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学生也可近距离与教师交流、沟通,
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5、开展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过去偏重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的做法,建立教科学、合理
的课程考核和成绩评估方法。平时成绩包括文献阅读、原版教材案例翻译和染色
体核型分析等内容,占 20%~40%;期末考试由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综
合分析题等题型组成,英文出题占20% ,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
际水平和掌握程度。
6、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一直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994 年陈仁彪教授主编出版了《医学
遗传学》教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和英语版医学遗传学教材(上二医大教材
科印刷);2001 年陈竺教授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七年制规划教材《医学
遗传学》,同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医学遗传学》教材经修订后
又出了第二版;2005 年陈竺教授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长学制规划教材
《医学遗传学》。2009 年陈竺教授又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遗传学》
双语教材。目前,陈竺教授还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长学制规划教材《医学
遗传学》第二版。所有已出版的教材被国内10 余院校使用,受到一致好评。
7、充实和完善精品课程的内容
在已建成的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调整、完善网上精品课程
内容,现有内容包括课程简介、科室简介、师资队伍、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学
术会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日历、授课教案、教学改革与研
究论文、同行评议、学生评教、模拟试题、参考书目、答疑台等。每学期更新率
在15%以上。精品课程为学生的自学构建平台,而网上答疑台则成了师生交流的
窗口。
8、加强教学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