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文件系统管理-Linux.ppt

发布:2017-06-05约9.76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题 在上一章新分区的2G硬盘(/dev/sdb1)上建立ext3文件系统 将/dev/sdb1挂载到/tmp/mytmp下 将每两次完整性检查的时间间隔调整为2个月 调整指定文件系统的预留块比例为2% 将/dev/sdb1卷标设置为documents 在/tmp/mytmp使用vi编辑一个hello.txt文档并保存 将/home的磁盘配额的软限制、硬限制分别设置为9M,10M 卸载/dev/sdb1 查看/tmp/mytmp上的hello.txt是否还存在 文件/etc/fstab实例 dump备份命令 在Linux中,可以使用dump命令来进行系统备份。dump命令则会针对/etc/fstab的设置值,去选择是否要将该分区进行备份。0表示不要做dump备份,1表示要进行dump备份。2也表示要做dump备份。不过,该分区的重要性比1小。 是否以fsck检验分区 启动过程中,系统默认以fsck检验分区内的文件系统是否完整。不过有些文件系统是不需要检验的,例如swap或者是特殊文件系统。所以,在这个字段中,可以设置是否要以fsck检验该文件系统。0是不要检验,1是要检验,2也是要检验但这个会比1迟检验。一般来说,根目录设置为1,其他要检验的文件系统都设置为2就可以了。 进一步学习 熟悉并对比不同日志文件系统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使用。 学习另一种常用的XFS文件系统的管理和使用。 了解Red Hat集群文件系统GFS和MooseFS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应用和管理。 * * * CD和DVD 在Gnome/KDE中自动挂载 使用命令行手工挂载 CD/DVD(只读) mount /media/cdrom CD/DVD(刻录) mount /media/cdrecorder 卸载 umount /media/cdrom umount /media/cdrecorder eject —— 卸载并弹出光盘 * * USB存储设备 被内核探测为SCSI设备 /dev/sdaX、/dev/sdbX、或类似的设备文件 在Gnome/KDE中自动挂载 在[计算机]窗口中创建图标 挂载在/media/设备ID下 设备ID被厂商内建在设备中 命令行下手动挂载/卸载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sb1 umount /mnt/usb1 * * 软盘 必须被手工挂载和卸载 mount /media/floppy umount /media/floppy DOS软盘可以使用mtools工具 透明地挂载和卸载设备 使用DOS命名规则 mdir a: mcopy /home/file.txt a: * * 直接挂装使用映像文件 用mount命令加-o loop选项挂装光盘镜像文件 # mount -o loop ISO文件名 挂装点 例如: # mount -o loop CentOS-5.5-i386-bin-DVD.iso /mnt/iso 卸装ISO文件 # umount /mnt/iso * * 类似地,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挂装使用 IMG 映像文件。 EXT2/EXT3文件系统管理 * * 检查文件系统 fsck是操作系统扫描文件系统内容检查内部一致性的工具。 主要功能 检测并修正链接中断的目录 检测并修正错误时间标记 检测并修正指向错误磁盘区域的i-node 命令格式 fsck [选项][-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 [特定文件系统的附加选项] * * 检查文件系统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无需用户手动执行fsck命令。 在系统启动过程中, 一旦系统检测到了不一致就会自动运行fsck命令。 手动执行fsck命令,应该在单用户模式且文件系统被卸装的情况下进行。 * * 检查文件系统(续) fsck举例 检查文件系统,对所有问题回答“yes” # fsck -t ext3 /dev/sdb2 自动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 # e2fsck -p /dev/sda5 强制进行文件系统检查,标识损坏区块,对所有问题回答“yes” # fsck.ext3 -f -y /dev/hda2 * * 显示和调整文件系统属性 显示文件系统属性参数 tune2fs -l device dumpe2fs -h device 可调整的文件系统属性参数 保留块 默认挂载选项 fsck 频率 * * tune2fs命令 格式 tune2fs [选项] 设备名 常用选项 -c:表示文件系统在 mount 次数达到设定后,需要运行 fsck 检查文件系统。 -i:文件系统的检查间隔时间。系统在达到时间间隔时,自动检查文件系统。 -l:显示文件系统的很多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