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特色课程申报表.doc

发布:2015-08-10约3.19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省中小学特色课程评选申报表 课 程 名 称 申 报 人 所 在 学 校 推荐单位及盖章 推 荐 时 间 年 月 日 山东省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 山 东 省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所 制 课程开发与实施承诺书 在申报特色课程评选过程中,本人自愿做出如下承诺: 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首席教师签字: 所在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 年 月 日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开发与实施 起止时间 起始: 完成: 关键词(3-5个) 课程概要(开发的背景,解决的主要问题,开发的意义等;800字以内) 新课程改革,从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出发,提出了 课程内容(章节目录,课时安排;要与课程目标一致;500字以内) 目录 第一篇美丽的校园……………………………………………4 第二篇可爱的家乡 第一单元 家乡概况…………………………………………..6 第二单元 家乡地理…………………………………………..6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10 第四单元青山绿水,名胜古迹………………………………22 第五单元祝山儿女……………………………………………29 第六单元 家乡来历(祝山地名文化研究)……………….34 第七单元 姓氏寻源(祝山姓氏文化研究)……………….39 第八单元民间艺术……………………………………………40 第九单元乡风民俗……………………………………………49 第十单元祝山夜话(祝山传说)……………………………55 第三篇我是家乡小主人………………………………………56 授课时间、课时安排 将本校本课程与其他国家课程一样安排在课程表中正常上课,每周1课时,并有专门老师授课。 兴趣小组活动。在学校的每周的社团活动中,专门成立了特色社团:“乡土文化研究会”,将各班有此爱好特长的同学吸收到这个研究会中。对此校本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补充完善,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3)开放实践式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 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的资料,我们进行细致地筛选和整理,校本课程《祝山青未了》。 5.课程开发与实施创新点(500字以内) 本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以下创新点: 1、课程内容的创新。本课程具有浓郁的祝阳镇乡土特色,力图表现祝阳镇人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质;乡土校本开发的内容有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学生在学习与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使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更加具体、亲切、自然。 2、教学方式的创新。我们总结了四种有效的校本课程教育的模式,即 (1)课堂化教学 (2)渗透式教学 (3)社团性探究 (4)社会实践课堂 本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扩展性与体验性。教学多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专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 3、课程本身的创新。本课程打破单一的学科界线,选取不同学科最有教育价值的乡土内容作为教育模块;本课程的内容将历史、地理、生物、语文、政治、物理、化学等国家课程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融合,既赢得了各科老师的喜爱,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实效性,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4、评价方式创新 开展三层定性评价(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将老师和学生同时作为评价的主体。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谈收获体会等形式,进行自评; 小组互评: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学间的互评; 教师评: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态度等进行评价。 二、课程实施及效果(800字以内) 在本单位实践检验时间 年 月开始至 年 月结束 自开设本课程以来,在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 (1)校本课程进课堂。将本校本课程与其他国家课程一样安排在课程表中正常上课,每周1课时,并有专门老师授课。 (2)渗透到其他课堂。将本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相渗透,有机融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延伸到各科教学的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探究性兴趣小组。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