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艺术音乐类的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关于音乐治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高师艺术音乐类的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于音乐治疗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艺考热”的问题不断升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专业音乐院校和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也使得毕业生的人数激增,就业也陷入了艰难的境地。目前大学生普遍性的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音乐类院系的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境遇尤为尴尬,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已成为社会广大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十分关注的课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本文分析了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和陷入困境的原因,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旨在为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认栽的培养和就业指导有所帮助。
摘要
在艺考政策的驱使下,我国各类高校的扩招,大量的艺术生涌入到各高等院校接受艺术专业教育,生源的不断流入导致高考艺术生出现了猛增的现象,这些毕业生流入社会,打破了供需平衡,就业形势变得严峻。面临的困境可以是各种原因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社会所提供的就业环境等等,这就有必要转变对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增强音乐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等这类符合社会发展应景所产生的新兴职业(但地区普通高等院校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育经费、强大的教育设置为后盾),以促进其在社会中的就业。
关键词:音乐专业 就业困境 原因分析 音乐治疗专业 发展
就业困境
近十年来,国家已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艺术人才市场已有供过于求之势,常规的理想“对口”工作岗位十分紧张。随着越来越多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是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据新统计表明,全国高校大部分都建立了艺术院系或艺术专业,且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而且艺术师范专业一直都是考试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我校音乐类专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师范类的学生每年招收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由于目前部分高校的教育体制僵化、学科设置不合理导致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在此形势下,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我校也是属于普通高等院校中的一所,在就业上所面临的困境同其他高校也是一样的,而艺术系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是其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因为学科综合的关系,使得这个部分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陷入两难的境地。据我分析,陷入困境的原因,可能有下面这几个方面。
竞争激烈
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艺术专业始终无法同重点院校、音乐专业院校相比较,音乐专业院校不管是师资、设备、(学校、政府)教育投入和支持力度等这些都是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系所不能及的,这也为音乐专业院校学生接受更好、更全面的专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重点院校、音乐专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专业技能,相对来说都要比普通高等院校中的艺术系的学生强,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教育为他们的就业赢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意味着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艺术系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
进入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师范类院校,他们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意向就是参加教师招考,成为一名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最好是还能进入公立学校任教,也就是老一辈人所说的:“捧着个铁饭碗过一辈子!”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给流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就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诱发了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系音乐专业学生的各种就业心理。一、依赖心理强。专业音乐院校教学设备等都相应较为齐全,就读这些专业音乐院校除了需要学生有一定天赋才能,也还需要家庭大力的经济支持,普通高等院校亦如此,就我校各系的学费,艺术系的学费就是普通系别两倍。不能说全部,但起码大部分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家庭条件是普遍较好的,且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高,从小都是在家庭的羽翼下成长的,即使是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但自我认识和自我决断的能力仍然缺乏,对于社会中的各种竞争都不主动参与,习惯于让父母帮自己做决断,把希望寄托在父母和学校身上,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二、就业恐慌和矛盾心理。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许多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都在为自己未来的就业问题担心、害怕,甚至无法为自己确定一个准确的就业目标,失去学习的方向,结果就有可能出现就业恐慌和矛盾的心理。大学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但有部分学生在专注学习的过程中却缺少对社会的接触,导致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以至于在面对就业时的竞争显得有些畏手畏脚。三、自大和自卑的心理。会选择音乐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可能是在高中时期文化分数不够,但为了能上好一点的大学而去学习的这门艺术,为了升学而学艺,没有天赋可言,甚至并不喜欢艺术专业,但也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