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初探-策略和思考.docx
?
?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初探
策略和思考
?
?
论文导读::从2001年2000余名大学生入伍。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初探。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策略和思考
?
1.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学生作为完整的社会个体,需要具有丰富的人际交往关系,包括校内与教职员工,同学间的交往关系和校外与社会成员、群体间的交往关系。
人际交往关系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85%靠人际交往和相互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爱与归属的需要,纳入其需要层次理论并放在重要位置,突显的便是人际交往与和谐的关系。2008年,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做了1500份问卷调查,显示出用人单位最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在当代亚洲成功学权威陈安之的成功公式“成功=知识(30%)+人脉(70%)”中,人际关系(即人脉)也占了70%。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现代人才观的要求。
2.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现状
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策略和思考,喜欢接触新的事物,孤独,脆弱,竞争,烦恼,奋争,责任似乎成了90后大学生的代言词,他们思维独立自信,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经济独立意识差,心理抗挫能力弱;他们运用网络沟通信息,但是内心较为空虚。他们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渴望通过人际交往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身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但一些大学生并不擅长与人交往,甚至因人际关系不良导致心理扭曲,继而引发严重行为问题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正如一些报道指出的那样,近年来大学生因不会人际交往和沟通导致心理问题,进而走向自杀的人数逐年上升,因人际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犯罪现象也逐年增加。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热点。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里程碑,是走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一项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对找工作有特别的帮助;有高达34.8%的人通过择业,感到人际交往能力是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上述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将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作为90后大学生的必修课势在必行!
3.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策略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认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自我中心、自我封闭、控制他人的愿望、讨好与敬畏心理,反抗与嫉妒心理、怀有偏见、过分自卑、过分期待、性情孤僻、敌对与猜疑.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除了上述心理因素外,还包括社会、家庭、教育观念等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另外,应试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以及高校管理上的疏忽等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1)正确认识自己策略和思考,改善不足
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的大学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基本的人际交往(基本的社交礼仪等)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等缺失。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多处于学生的交际范围之内,与社会上其他人交流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代的他们并没有完全的认识自己,或者说是明明知道自己的缺点但是并不改正。他们过分自信,总觉得自己想法多,理想大,孤傲、自尊心强,不愿意去理解接受别人。有些人的想法过于偏激,缺乏坦诚,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够做到取长补短。而且网络化程度的加强也影响着他们,虚拟世界中的交际也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占了相当的比重。这种网络化的交流为大学生现实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竖了一道无形的屏障。网络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规避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或者说是一定程度上过于扩大了自己的优点,缺点却被忽视了。所以,不管作为学校还是家长都应鼓励他们多在现实世界中交流,让其在现实交流中去更多的认识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只有摆正了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积极给予,用真诚、坦诚和赤诚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适当的人际交往策略去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提升自己,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他们处在信息交通发达的时代,网络、电视等便捷的信息接收渠道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关心国家政治,经济,想法颇多,但是部分与现实差距相当大。作为教育者应该努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抓住现在,更好的把握将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