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防雷接地施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9
防雷接地施工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范围:
xxx工程防雷接地施工施工技术交底。
2.设计情况
根据设计图对本工程防雷接地进行优化设计,结合现场情况调整防雷接地综合布线径路。
3.施工准备?
3.1作业准备
3.1.1准备材料:根据设计文件准备铜排、BV线、热缩管、电工胶带、焊锡丝和避雷器及其附件等。
3.1.2准备工机具: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需求准备所需工机具。
3.1.3调查施工现场的外部条件,如房屋面积、环境温度、湿度、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安全防火措施等。
3.2材料要求?
3.2.1核对图纸资料进行材料计划,BV线的型号、规格数量是否一致。?
3.2.2说明施工所避雷器等设备详细的尺寸、技术参数。?
3.2.3说明焊接所用其它辅助材料的要求,如焊锡丝、焊锡膏、松香等、焊锡和电焊机。
3.3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一般情况下一个作业工点配置现场负责人1人;专职安全员1人;专职材料员1人;其他通信工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3.4机具准备?
施工仪表:电钻、角磨机、无线对讲机、电烙铁、电焊机等机具
测试仪表:数字万用表、兆欧表、地线测试仪等测试仪表
3.5技术准备:??
审核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熟悉设备技术资料。明确设计意图,根据技术资料,核对材料设备种类和数量。就审核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与设计共同确认并落实具体解决方案,或作设计变更。熟悉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
4.施工工艺和方法?
4.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
区域定位
接地极施工
接地电阻测试
接地体焊接防腐
隐蔽工程签证
接地沟、坑回填
接地标识埋设
接地带施工
沟坑开挖
设备连接
4.2施工方法
4.2.1接地装置施工
(1)接地装置宜采用热镀锌钢质材料加工。
(2)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8m,冻土区应加深,且在冻土层以下。水平接地体应挖沟埋设;钢质垂直接地体宜直接打入地沟内,其间距为接地体长度的2倍,且均匀布置;
(3)接地体距既有光电缆线路间距不小于5m,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体距建筑物外墙间距不应小于1m。
(4)垂直接地体坑内、水平接地体沟内宜用低电阻率土壤回填,并分层夯实。
(5)采用铜质和石墨材料接地体应挖坑埋设。电极距地表层深度不小于0.8m。
(6)在高电阻率地区可采用增加接地极、换土、加降阻剂或采用其他新技术、新材料等降阻措施施工。
(7)钢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连接,钢质接地搭接长度要求。
1)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 圆钢与圆钢的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 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5) 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8)铜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或熔接,钢质和铜质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应采用熔接方法连接,连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9)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10)接地难以避开污水排放和土壤腐蚀性强的地点时,垂直接地体应采用石墨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应选用耐腐蚀性材料;采用热镀锌扁钢时,镀层厚度不小于60μm。
4.2.2通信设备房屋接地施工
(1)接地引人位置、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地引入线不应敷设在污水沟下,也不应与暖气管同沟敷设。接地引人线穿越建筑物及其他可能使其受到损坏处应采取保护措施。
(3)接地体与室内总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铜质接地线不应小于50mm2钢质 接地线不应小于80mm2。
(4)等电位接地端子之间应采用铜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穿钢管敷设。
(5)铜质接地线的连接应焊接或压接,钢质接地线应采用焊接,保证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6)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安全保护地线(PE)与接地端子板的连接应可靠,连接处应有防松动或防腐蚀措施。
(7)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如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卡箍连接,应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防腐措施。
4.2.3地线盘(箱)安装
(1)接地端子分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线盘(箱)安装牢固,平整;接地铜排与接地网应连接牢固、可靠。
(3)接地铜排应采用绝缘子固定牢靠。
4.2.4防雷器件安装
(1)防雷器件的安装位置和方式符合设计要求。
(2)防雷器件安装牢固可靠,便于日常维护检测;其他设备不应借用防雷设备的端子;各种设备的防雷器件均应设置用途和去向标牌。
(3)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安装。
1)电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