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监测与护理 .pdf

发布:2024-02-20约5.0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监测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效果。方法于2O10年1月起对重症医学科CRBSI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共收

集留置中心静脉导患者1028例,并与前期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感染率、护

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项目的差异。结果中心静脉置管CRBSI感染率监测:

2008年1月~2009年12月监测为13.3‰;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为2.3‰,

使用率从83%下降到64%,手卫生依从性及无菌敷料应用的正确率等提高。结论

目标监测提高医护人员执行院感措施的依从性,有效控制CRBSI。

【关键词】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监测

中心静脉导管在ICU通常用于危重病人的输液、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

应用日益广泛,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也日益突出,占ICU医院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弟3位[1],ICU患者

发生CRBSI将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病情加重。根据国家卫生部下

发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我科从2010年1月开始对CRBSI进行监测及预防,

及时掌握了我科CRBSI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追踪,一定程度上降低

了CRBSI的发生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ICU的患者共1437例,其

中留置中心静脉导1028例,患者的主要诊断包括:重型颅脑外伤441例,急性

心肌梗塞248例,脑梗塞346例,脑出血159例,弥漫性腹膜炎99例,严重脓

毒血症124例,其他2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平均时间为12.43±5.18天;导管

总留置天数为6773天;患者的年龄为17~89岁,平均年龄59±10.78岁;2010

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ICU的患者17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945例,患者

的主要诊断为:重型颅脑外伤454例,急性心肌梗塞236例,脑梗塞224例脑出

血389例,弥漫性腹膜炎198例,严重脓毒血症152例,重症肺炎39例,其他

24例,置管平均8.76±6.19天;导管总留置天数6773天;患者的年龄为18~92

岁,平均58±12.06岁。

1.2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按常规技术操作实行,2010年1月之后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科室进行CRBSI监测进行数据的收集,并以此为依据,

对科内护士进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1.2.1CRBSI监测方法所有入住ICU的患者为监测对象,每个床位建立ICU感

染监测日志,见样表1,当班护士每天观察CRBSI症状和体征,如深静脉穿刺点

出现红、肿、热、痛,渗液等,则报告医生,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若患者保留

导管时抽取外周静脉血1份,中心静脉血1份;如患者需要拔除导管时,则取2

个不同部位的外周静脉血、导管尖端5cm送细菌培养。定期追踪患者的细菌学培

养结果。CRBSI的判断标准[2]为: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

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高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

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

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样表1:中心静脉导管目标监测日志表

时间:年月

1.2.2培训

1.2.2.1制定指引,参照美国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策略,制订了ICU中心静脉

导管感染预防指引。指引内容包括:①置管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②置管时

要求操作者及协助者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铺大面积的无

菌巾等,无菌屏障最大化。选用安尔碘消毒皮肤,并待自然晾干。③严格执行手

卫生:操作者穿刺前后、更换敷料与静脉输液管前后均洗手。④保持导管的密闭

性,尽量不打开输液通道操作.按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充封管。⑤透明敷料每7d

更换,纱布敷料每2d更换,如果潮湿、污染、松脱应及时更换。⑥每日评估是

否可以拔管,尽早拔管。

1.2.2.22009年10月-2009年12月为科室内培训阶段,其内容涉及包括手卫

生和中心静脉导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