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第单元讲义-开发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问题
1、MIS的开发原则
(1)创新原则,体现先进性。
(2)整体原则,体现完整性。
(3)不断发展原则,体现超前性。
(4)经济原则,体现实用性。
2、MIS的开发方式
(1)独立开发:独立开发是指由本单位的工作人员独立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委托开发:委托开发方式是指由单位提出开发要求、新系统的功能、目标、开发时间等,委托有开发能力的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3)合作开发:合作开发是指由本单位提出开发要求,与合作单位一起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开发成果由双方共享。这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的开发方式。
(4)购买现成软件:购买现成软件是指从销售商手中直接购买已开发成功且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3、MIS的开发策略
自上而下(Top Down),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逐渐从抽象到具体,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
自下而上(Bottom Up),设计系统的构件,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整个系统,缺点在于忽视系统部件的有机联系。
二、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 构 化 系 统 开 发 方 法 ( Structured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ology)是目前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开发方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基本思想
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和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目标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
2、开发过程
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一个系统,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首尾相连的五个阶段,即一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
系统规划: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阶段实施进度,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进行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根据总体设计,配置与安装部分设备,进行试验,最终给出设计方案;
系统实施:同时进行编程(由程序员执行)和人员培训(由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培训业务人员和操作员),以及数据准备(由业务人员完成),然后投入试运行;
系统运行与维护: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审计,修改、维护、局部调整,再出现不可调和的大问题时,进一步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请求,老系统生命周期结束,新系统诞生。构成系统的一个生命周期。
在每一阶段中,又包含若干步骤,步骤在阶段可以不分先后,但仍有因果关系,总体上不能打乱。
3、开发要求——主要用于控制开发质量
开发计划——阶段化
管理业务——流程化
工作步骤——程序化
文档资料——规范化
进步安排——网络化
4、特点
自顶向下整体地进行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在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时,从整体全局考虑,自顶向下地工作;在系统实施阶段则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编制一个个具体的功能模块,然后自底向下逐步实现整个系统。
用户至上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整个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愿望符合实际,客观性和科学化,即强调在设计系统之前,深入实际,详细地调查研究,努力弄清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目标系统设计方案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把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工作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预期达到的工作成效,以便计划和控制进度,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环境变化、内部处理模式变化、用户需求发生变化。开发过程工程化,要求开发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按工程标准规范化,工作文体或文档资料标准化。
5、优缺点
强调了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发现总是及时反馈和纠正,避免造成浪费和混乱。开发周期长,不能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仅在开始几个阶段与用户沟通多。
优点:
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
整体性与全局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