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民间艺术之蜡染.ppt

发布:2017-12-09约小于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蜡染,古称蜡缬,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早在西周时期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织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去蜡后,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一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一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蜡染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这就是蜡染的基本花形模图 曼妙女子的形象是常被蜡染的对象之一 除女子形象外, 植物也经常出现在蜡染制品上。 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具有时代性的现代图案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