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属矿开采设计.doc

发布:2019-08-01约7.2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设计题目 云南某铅锌矿3号矿体采矿方法设计。 二、矿床赋存及开采技术条件 云南某铅锌矿3号矿体为接触交代过程中的中至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奥陶纪灰岩顶部与志留纪砂页岩接触带之间的矽卡岩中,顶板为灰黑色矽质页岩,稳固,;底板为灰色、线紫色灰岩,坚硬稳固,。矿体分布在矽卡岩中,呈似层状产出。矿石硬度系数,中等稳固以上。矿体分布范围长约1500米,宽约1000米。倾角较陡,近似直立,一般为。矿体较厚,一般25米左右。主要铅锌矿物呈浸染状、斑点状,不规则地分布在矽卡岩体内或其附近的大理岩中,矿化不均,品位变化大,含锌13%,含铅5.5%,矿石容重3.9吨/米3,松散系数为1.8。地表允许陷落。 三 、采矿方法的选择 采矿方法的初选 根据上述条件,可初选出三种采矿方法。 第Ⅰ方案——采取水平深孔落矿阶段矿房法:垂直走向布置矿房,矿房宽度为矿体厚度即25m,阶段高度60m,间柱宽度10m,顶柱厚度6m,底部采用漏斗结构,采用CZZ-700型凿岩台车凿岩,ZYQ-14型装运机出矿。 第Ⅱ方案——垂直深孔落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垂直走向布置,阶段高度60m,长度为矿体厚度即25m,宽度15m,分段高度15m,垂直走向布置一条电耙道,穿脉巷道装车,穿脉巷道间距30m。采用YG-80型和YGZ-90型凿岩机配FJY-24型圆环雪橇式台架钻凿,电耙出矿。 第Ⅲ方案——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用垂直走向布置回采巷道,采场宽度为矿体厚度25m,高度60m,长度60m,分段高度12m,溜井间距60m,回采巷道间距10m;采用CTC/400-2和YGZ-90凿岩机凿岩,ZLD型铲运机出矿。 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比较表 序号 指标名称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第三方案 1 2 3 4 5 6 7 8 ?矿块生产能力(吨/日) ?矿房生产能力(吨/日) ?矿柱生产能力(吨/日) ?矿块生产率(吨/班) ?采准切割工作量,采准比(米/千吨) ?矿石损失率??% ?矿石贫化率??% ?主要材料耗:????· 木材??米3/万吨 ?炸药??千克/吨 ?雷管??个/吨 ?采矿方法比重??% ?X??X??X??方法 ?X??X??X??方法 ?采出矿石的直接成本 ??(元/吨)  400 320 80 133 5 20 14 0.42 350 350 117 7 17 17 0.35 300 300 100 5.63 17 16 0.35 从表可知方案Ⅰ回采强度大,劳动生产效率高,采矿成本低,回采作业安全等优点;但且需要留一定的矿柱支撑采矿区,矿柱比重较大,矿柱回采的贫化损失率大且回采量不多,大块率达20%--30%,对底部结构有一定的破坏性。 方案Ⅱ虽然回采效率较高,但采准切割工程量大,施工机械化程度低,底部结构复杂,耗时且成本较高;尤其是不能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合理及时的剔除其中的夹石,因此造成贫化率较无底柱采矿方法高。与第Ⅲ 方案相比,除生产能力较大外,其余都比Ⅲ 方案差。 方案Ⅲ 采矿方法结构简单,回采工艺简单,可采用高效率的采掘装设备,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性好;同时也可以剔除夹石和进行分级出矿,可以提高回采品位,降低贫化率。 综合比较,方案Ⅰ较其他两方案差;方案Ⅱ和方案Ⅲ综合效益难以区别,但因为该矿体呈浸染状、斑点状,不规则地分布在矽卡岩体内或其附近的大理岩中,矿化不均,品位变化大,方案Ⅲ可以剔除夹石,提高出矿品位,而方案Ⅱ不能,所以综合来说方案Ⅲ较为适合,即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矿块结构设计 采用垂直走向布置采场,采场宽度为矿体厚度25m,高度60m,长度60m,分段高度12m,溜井间距60m,回采巷道间距10m,沿走向每300m设置一个设备井。第一、二分段进行回采作业,第三分段钻凿上向扇形炮孔和切割,第四、五分段进行采准工作,即采准切割凿岩爆破与装运矿石等工序在不同的分段平行进行。 2.矿块工业储量计算表 矿块 几何尺寸(m) 体积(m3) 工业储量(t) 损失矿量(t) 实际采出矿量(t) 长 宽 高 60 25 60 90000 324000 55080 268920 五.采准切割工作:在矿体下盘掘进沿脉运输巷道,然后掘进分段运输平巷,再掘进矿石溜井,回采巷道,最后掘进切割巷道和切割天井。 所需设备:7655、ZYQ-14型型凿岩机 回采巷道:间距10m,倾角3‰,垂直走向布置; 设备井:沿走向每300m设置一个设备井,布置在本阶段崩落界限外; 溜井:布置在两矿块相连处的围岩中 人行通风井:每个矿块设置一个; 切割平巷与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沿矿体边界掘进一条切割平巷贯通各回采巷道端部,在中间掘进切割天井;在切割天井两侧,自切割平巷钻凿若干排平行炮孔,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逐排起爆形成切割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