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南京市201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2011盐城三调、南京三模].doc

发布:2017-03-26约1.02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市、盐城市201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 史 2011.0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大鼎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被称为“司母戊鼎”。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它 ①是官营手工业产品中的代表 ②反映了古代中国冶金业的发达 ③“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 ④是周王权力的象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3.“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这段话意在说明 A.心外无理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格物致知 4.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这说明宋代 ①雕版印刷事业兴盛 ②城市经济的繁荣 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④理学思想影响大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A.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6.右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7.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A.开始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有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经历 C.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D.在一届全国人大上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8.二十六届联大召开前夕,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遂伙同日本政府炮制了所谓“双重代表权”案。这不仅遭到了中国外交部的反对,而且被二十六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l5票弃权所否决。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提案 A.实质是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 B.不符合“一个中国”的根本立场 C.破坏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遭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指出:“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此通知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基层民主的加强和扩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0.邮票是时代的产物和历史的见证,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成就也是纪念邮票主题之一。下列一组纪念邮票,最能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突出成就的是 A B C D 11.一些同学在研究公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