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填空题
头、颈、躯干、四肢;2、颅腔、脑组织;3、细胞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5、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6、人体内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种器官7、骨骼、肌肉、关节8、钙磷化合物、蛋白质9、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10、颈前曲、胸后曲、腰前曲、骶后曲11、血液、心脏12、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13、半年、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不低于12g者为正常14、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15、鼻腔、喉腔16、消化管、消化腺17、为婴幼儿准备的膳食不应过于油腻;应重视婴幼儿的早点;婴幼儿服用药物应遵医嘱。18、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由无约束排尿到有约束排尿;尿道短、易感染。19、感觉、保护皮肤、调节体温、排泄、代谢。20、激素21、生长激素、生长激素22、甲状腺素、甲状腺素23、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24、最高部位、最高调节器25、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26、小脑27、生命中枢28、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名词解释
组织:由细胞与细胞间质组成是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如心、肾、叶、花),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结构一起组成各个系统。又叫“顶门”,婴儿头顶前部中间骨头未合缝的地方。用来描述心动周期的专业术语,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肌体吸收养料的过程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三浴锻炼是指空气日光水三浴利用自然因素(日光、空气、水)锻炼身体,是增进儿童健康的积极措施。以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以视物清楚,视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位于端脑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该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的管理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是指一种由固定程序的条件作用建立的暂时联系系统,即条件反射系统。躯干由胸腔和腹腔组成 胸腔主要有心脏 肺等脏器 腹腔主要有 消化系统 肝 脾 泌尿系统等脏器.1.幼儿骨骼成分中,胶原纤维含量大于三分之一,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含量则小于三分之二,所以和成人相比,幼儿的骨骼更加柔软、有弹性,不易受折,但容易变形。2.骨膜较厚,血管较多,血液供给丰富,所以,幼儿骨髓受伤后的愈合过程比成人快。3.六岁以前,幼儿脊柱的颈前曲、腰后曲、胸前曲尚未固定。幼儿仰臣时,三个弯曲均消失,7~13岁间,这三个弯曲才完全固定。4.骨关节囊浅,韧带固定的能力差,所以容易脱臼。5.幼儿的肌肉纤维容易疲旁,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早,小肌肉群发育晚,所以4岁以前的幼儿走、跑时有摇摆现象。a、适度锻炼,使心肌粗壮结实,提高心肌工作能力;b、动静交替,劳逸结合,避免心脏过度疲劳。声带:肌肉娇嫩,容易疲劳。长时间喊叫易造成声带疲劳,声音嘶哑。气管和支气管:管壁狭窄、娇嫩,分泌粘液少,纤毛运动差,容易感染。肺:胸腔狭窄,肺泡数量少,容量小,肺活量小,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呼吸次数越多。以“腹式呼吸”为主。食物首先在口腔经过牙齿咀嚼,经过物理消化.同时糖类物质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麦芽糖,经过咽喉,食道进入胃中.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同时胃具有吸收水分,酒精的能力.之后进入小肠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产生的胆汁,分泌到小肠中,有助于脂肪的乳化作用(物理消化),胰腺产生的胰液,分泌到小肠,外加小肠自身产生的肠液,里面有淀粉酶,蛋白酶,肽酶,麦芽糖酶,脂肪酶等等,最终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从而被小肠吸收.一般认为正常情况下,口腔内存在着少量的细菌,口腔内分泌一定量的唾液对口腔和牙齿起着洗涤的作用。但是,当唾液量减少时,食物碎片在牙缝中沉积多时,就有利于细菌的繁殖,这些菌斑中的细菌通过摄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糖在细菌的代谢过程中并使之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乳酸长期作用于牙面上,使牙齿脱钙而形成齵齿。 齵齿早期若没有及时给儿童进行矫治,久而久之,就会使齵洞加深,食物嵌塞,牙腔逐渐暴露,腔内的血管充血,扩张,腔内的压力增高,使牙神经受到压迫,刺激而出现剧烈地疼痛;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牙周病和牙髓炎,这样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孩子不光是精神上痛苦,而且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食欲,使进食量减少,严重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1)口腔小,粘膜柔嫩,容易损伤和感染。2)唾液:有生理性流涎现象(流口水)。胃的特点:容量较小,排空快,容易饿;消化能力弱,容易引起呕吐。肠:小肠吸收能力强大肠肠壁肌肉弹性较差,容易引起便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