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评弹之友.doc

发布:2018-03-05约6.9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评弹之友 2005年10月1日出版(复刊第9期) 主办单位:苏州曲艺家协会“评弹之友”分会 主编:王公企 联系地址:苏州市汤家巷中医药博物馆来青阁茶室 联系电话程俊中邹萍萍) 弦索叮咚点缀姑苏美 枫桥书场开办12年 接待旅游听客300万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今年国庆前夕,笔者重游枫桥景区,绕出寒山寺,走进老街,来到具有明清风貌的枫桥书场。那天尽管天气炎热,来自全国各地来苏的游客和国际友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外地客人步入这家书场,领略苏州评弹的优美曲调。 笔者是10点敲过走进这家书场的,目睹来自四川、广东、山西、福建等地的40多位游客坐在那里,饶有兴趣的聆听苏州市评弹团优秀青年演员徐剑秋弹唱的《枫桥夜泊》开篇,查兰兰演唱的《姑苏好风光》“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末有山塘……”优美的吴侬软语,动听的评弹曲调,吸引了外地来的中外客人,眼见几位青年游客取出相机,抢拍了生动的场面。一位操着四川口音的游客言道,早就听说苏州评弹的唱腔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今天一听,饱了耳福。话毕,他拿起挂在胸前的数码录像相机,对准台上演员的演唱,一一摄在镜头里,说是带回家去,让家人知道到了苏州听了评弹。这批客人走后,仅隔5分多钟,来自陕西、江西的30多位游客又光临书场。枫桥书场同其他书场不同的是只唱不说,一年365天,天天有演唱评弹,可说是对外扩大宣传苏州评弹的窗口,每场仅演唱2只开篇,每天进进出出的听评弹的游客要有几十批。当前,因为娱乐内容的大量增加,苏州评弹的听众有所减少,而光临枫桥书场的外地客人,却遂年在增加。只因唐代诗人张继写下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千余年来名扬中外。近年来,枫桥又登上了国家名片——邮票,更为世人所乐道。尤其是以桥而得名的枫桥地名,名闻遐迩。外地客人浏览枫桥名胜区,如今又能一饱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苏州评弹,流光溢彩,格外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 在评弹历史的记载上,枫桥在1908年开过一家来凤台书场,直到1949年关闭,1958年又开了一家民营枫桥书场,到1985年停演。1993年5月苏州市枫桥景区管理处为旅游事业的发展,重建枫桥书场对外开放,成为枫桥又一诱人的去处,在苏州市曲艺家协会、苏州市评弹团大力支持下,书场越办越好,每年平均接待外地听客25万人次,开放至今已有12年另5个月,接待旅游听客超出300万人次。 (本刊编者) 八旬老艺人光临“来青阁” 一曲“张张调” 一片赞扬声 为迎接国庆节日的到来,9月23日周五下午,苏州市中医药博物馆“来 青阁”评弹茶座上热闹非凡,评弹爱好者挤满一堂,座无虚席。来自苏城内外的20多位评弹票友,兴高采烈,先后上台放喉演唱评弹流派名曲名段。 “来青阁”评弹茶座开办以来,近3年的演唱活动中,经常有退休评弹老艺人光临助兴。这天,家住葑门外82岁的老艺人张慧声,也乘公交车赶来作客。他退休后参加评弹之友活动,常同业余评弹演员同台演出,受到大家的赞扬。 张慧声他是苏州评弹团的著名演员,曾拜周慧芳为师,能说长篇弹词有《双金锭》、《双珠凤》,以及自己编演的《狄龙案》、《野火春风斗古城》。他早年曾同弹词名家张少蟾拼双档演出。张慧声的嗓音亮堂,婉转流利,叠句快唱,一波三折唱来动听,被评弹票友誉为“张张调”。那天在一片掌声中,他登台演唱,在好琵琶周希虹的伴奏下,一曲《霍定金 私吊》选曲:“带泣忧忧泪沾襟,抱惭满脸催红云……”。别具一格的唱腔,获得满场喝彩声、掌声。大家说道,张慧声老师年过八旬,真是宝刀不老。 (本刊编者) 爱好评弹六十年 史兴元 苏州是评弹的发源地,我从小生长在苏州,家住娄门外,那里有好几家书场,父辈喜爱听书,幼年的我几乎每天要一起跟进书场。有位叫顾和尚开办的茶馆书场,他通过说书先生徐绿霞对评弹界的熟悉,介绍来的都是有名气的好先生,有一年把沪上的“七煞档”也请来了,张双档的《十美图》、蒋王档的《玉蜻蜒》、周陈档的《珍珠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个地道的小书迷。 读到中学以后,去书场听夜场的机会更多了。那时苏州城内外的书场要算临顿路上最多,有金谷、九如、同羽春、四海楼、龙泉一类的老书场,我都去听过书。后来常去的是东中市春和楼书场听杨振新的《东汉》,小公园静园书场听沈俭安、薛筱卿的《珍珠塔》、朱耀祥、赵稼秋、施美琴的《啼笑因缘》,以及听俞筱云、俞筱霞、杨乃珍的《白蛇传》、崔若君的单档《清宫秘史》等。回想起来,当年苏州书坛上演出的名家,响档,我几乎都听过了。 由于我喜爱评弹,60年代初买了三弦开始学弹唱,开头学唱魏钰卿的《哭塔》、朱耀祥、赵稼秋对唱的《宝玉夜探》,后来又学唱杨振雄的《昭君出塞》,学唱严(雪亭)调《一粒米》,票友界中说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