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含水量或降雨对斜纹夜蛾发生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壤含水量或降雨对斜纹夜蛾发生的影响
摘要: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世界性害虫,具有多食性、暴食性等特点,是重要的蔬菜害虫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危害较大。气候因素与斜纹夜蛾的个体发育和种群动态密切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或降雨量的变化直接导致斜纹夜蛾体内含水量变化,从而打破其体内的水分平衡,进而对其个体发育及群体发生等产生影响。因此,土壤含水量和降雨对斜纹夜蛾的影响很有意义。本文综述了土壤含水量或降雨对斜纹夜蛾的影响,介绍了其在影响斜纹夜蛾化蛹及羽化、繁殖和种群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土壤含水量和降雨对斜纹夜蛾的直接作用机理可以为农业生产措施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在不改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生产措施的调整来减轻斜纹夜蛾对于蔬菜的危害,减少因农药过度使用而导致的农产品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斜纹夜蛾;土壤含水量;降雨;作用机理;意义
1.国内外研究进展
1.1发生与为害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又称莲纹夜蛾、斜纹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于世界性农业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群数量大,常年发生危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印度是斜纹夜蛾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自1775年有斜纹夜蛾的记录以来,一直是蔬菜、棉花、烟草、花生、甘蔗等农作物上的毁灭性大害虫。印度南部花生由于受斜纹夜蛾的害减产70;烟草每株有幼虫2头、4头、8头时,分别减产23%24%、44.2%和50.4%;在埃及,斜纹夜蛾是香蕉上的大害虫,可使香蕉减产1/3以上,对甘蓝、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也造成巨大的损失。在日本西部,斜纹夜蛾对农作物的严重为害已经持续了40多年,给多种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分布也甚为普遍湿度。24℃,温度过低 (15℃) 和过高 (34℃) 对成虫繁殖均有不利的影响。蛹期土壤水分状况或降雨对斜纹夜蛾发生动态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影响蛹的存活和成虫的羽化,还很可能对成虫的生殖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下代的种群发生。
3.3 土壤含水量或降雨对斜纹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
土壤水分状况或降雨通过影响土中生活的昆虫的个体生长发育,必然影响其种群动态。King 和Saunders[20]试验表明,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害虫Cytomenus bergi的发生比适宜环境的更频繁。此外,也有许多试验研究了土蝽科害虫的迁移行为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Highland和Lummus[21]试验也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都是影响土蝽科昆虫Pongaeus bilineatus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张建军等[22]研究了雨水和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种群抑制作用,表明雨水和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种群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蛹期土壤含水量或降雨对斜纹夜蛾种群动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数据分析得到的。陈灵敏等[12]分析了浙江丽水地区 1992~1998 年 7 年中斜纹夜蛾发生与 6~8 月降雨量的关系,一般 6 月多雨,8 月干旱,则有利于斜纹夜蛾发生,如1995年和1998年6月降雨量分别达489.8毫米和550.6毫米,8月降雨量分别只有63.4毫米和46.3毫米,该两年斜纹夜蛾属于重发年。相反,如6月少雨、8月多雨,则发生轻,如1996年、1997年,其原因可能是6月多雨,锋面天气多,斜纹夜蛾由外地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为主害代的大发生积累了大量的虫源基数;8月少雨,温度适宜有利于其成虫产卵、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因此,发生量大,为害重。
2000 年江西广昌斜纹夜蛾在白莲等经济作物上大发生,其发生范围之广,农作物受害面积之大,为害之烈为 10 年来所罕见。分析 2000 年该虫在广西农区大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春夏季干旱少雨有关 。该县 1992~2000 年 9 年 4~7 月气象资料表明,2000 年春末至夏季时历史上少见的干旱少雨年份,降雨量最少的月份仅为历年平均值的 23%,其中 4 月降雨 19 天,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天数少 12.4%;5 月降雨天数 12 天,降雨量 113.2 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分别少 37.11% 和 23.0%;7 月降雨天数和降雨量分别为 8 天和 43 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分别少 52.01% 和 74.04%。长期适温少雨,为斜纹夜蛾第 2 代至第 4 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温、湿度环境,最终导致该虫于 2000 年大范围暴发成灾[23]。
参考文献
[1] Nair MR G K. Insects and mites of crops in Indian, New Delhi, India: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