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助保金贷款工作简报弟2期1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期
(总第2期)
桐城市助保金贷款业务管理工作办公室 2014年10月13日
本 期 要 目
●业务动态
——市财政局召开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座谈会
——创新助保金贷款管理模式,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水平
●政策解读
●助保金贷款代偿通报
●新入池企业简介
●桐城市助保金贷款入池企业一览表
▲市财政局召开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座谈会
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市政府于2012年8月启动了助保金贷款业务。为总结和全面了解助保金贷款业务开展一年多来的效果,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9月29日上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座谈会,市财政局局长赵斌、副局长(兼助保金贷款办公室主任)都宜健、市建行行长宋恩利、中小企业信货部主任刘卫东及28家贷款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市财政局副局长、助保金贷款办公室主任都宜健主持会议。?
会上,都宜健首先介绍了我市的融资现状,他指出:这次会议是在非常时期召开的,桐城经历了非法融资的冲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与企业共商发展大计,积极破解发展中融资难题。市助保金贷款办公室就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做了详细的辅导。参会企业就助保金贷款业务的开展提出了各自看法,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市财政局、市建行相关负责人也就问题作了回复。参会企业一致表示助保金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市政府对企业有力的支持,是为中小企业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希望尽快增加助保金规模,扩大助保金贷款业务的效果。赵斌局长最后强调,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同时,他就下一步助保金贷款业务开展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这次座谈会,进一步深化了政、企、银三方合作关系,促进了“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的实现,为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便利的融资环境。
▲创新助保金贷款管理模式,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水平
2012年8月,市政府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和建行桐城支行合力创作了助保金贷款产品,通过地方政府搭建助保金贷款业务合作平台,由政府投入部分资金作为助保金池铺底资金,让资金的形成规模效应和杠杆放大效应。截至2014年9月末,市政府投入铺底资金3000万元,建行桐城支行累计为28家中小企业发放助保金贷款3亿元,贷款申请额的满足率达到100%,有效解决了我市部分中小企业担保和融资难题。
一、助保金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1、杆杠作用。解决中小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瓶颈”难题。
政府提供增信担保手段,增强了企业融资能力。合作银行按政府投入助保金风险铺底资金的10倍放大贷款,贷款企业原则上只需提供50%的抵押物,即可获得2倍的贷款额, 抵押率基本上达到了100%,解决了企业抵押物不足,而急需资金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2、融资贵得到减轻。
第一,利率优惠:日前助保金贷款利率,比一般贷款低5个百分点;另外,助保金放大倍数,为企业多渠道融资节约了融资成本;
第二,免收担保费:政府增信(担保部分)不收担保费,只按规定收取助保金,即风险保证金,风险保证金按《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贷款还清后即予返还;
第三,节约评估费用:由于单个企业助保金贷款原则上只需提供50%的抵押物,让企业节约了一半的评估费。
据统计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率在30%以上。
企业间的担保风险大幅度降低
助保金贷款业务摒弃了企业间互保互助(互保、联保等)的不足,重点依托政府风险补偿机制增信,助保金池中一个企业贷款出现问题,代偿日助保金池中所有企业仅以实际交纳的助保金(按贷款额的2.5%收取风险保证金)为限进行代偿,不会影响到池中的企业生产经营,当企业交纳的助保金不足代偿时由政府风险金和银行各承担一半损失。
4、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效益。由于企业的融资难得到缓解,助保金贷款实施以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一定幅度提升。截止2013年12月,贷款企业营业利润达到21982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 %,实现税收547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5 %。助保金贷款业务开展以来企业净税收增加 727 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助保金贷款管理办法
充分征求意见,进一步修订《桐城市重点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管理办法》,降低门坎,完善退出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理手续。
1、降低门坎,惠及众多小微企业。为了使助保金贷款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扩大助保金贷款的覆盖面,修订后助保金贷款企业首次进入条件由上年度缴纳税金原则在50万元以上,更改为纳税(增值税和所得税之和)标准为1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
2、建立退出机制,搞好绩效评价。为充分发挥助保金贷款政策优越性,建立能出能进机制,修订后的助保金贷款管理办法,建立了与税收贡献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