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9节 可编程控制器.ppt

发布:2018-06-11约5.41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章 可编程控制器 第9章 可编程控制器 9.1 PL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9.2 PLC的编程元件及指令系统 9.3 梯形图的设计规则与设计方法 9.4 PLC应用实例 9.1 PL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9.1.2 PLC的工作原理 1、PLC的继电器 9.3 梯形图的设计规则与设计方法 9.3.1 梯形图的设计规则 梯形图:是由表示PLC内部编程元件的图形符号所组成的阶梯状图形。绘制梯形图时应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规则1:梯形图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绘制(指令编程亦应从左到右,自上而下)。每个编程元件线圈为一逻辑行。元件线圈与右母线直接相联。两线圈不能串联,也不能在线圈与右母线之间接其他元件,线圈一般也不允许直接与左母线相联。 规则2:除有跳转指令外,一般某编号的线圈在梯形图中只能出现一次。 规则3:在梯形图中的触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这是因为这种形式的梯形图无法用指令语句编程,应改画成能够编程的形式。 规则4:绘制梯形图时,应按照“上重下轻、左重右轻”的原则进行。即当几条支路并联时,串联触点多的应画在上面;几个电路块串联时,并联触点多的电路块应画在左边。按照这个原则绘制的梯形图符合“从左到右、自上而下” 的程序执行顺序,并易于用指令语句编程。 规则5:输入继电器的线圈由输入端子上的外部信号驱动,因而输入继电器的线圈不应出现在梯形图中。梯形图中输入继电器触点的通断取决于外部信号。 9.3.2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沿用设计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方法来设计梯形图,即在一些典型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不断修改和完善梯形图。经验设计法在设计时无普遍规律可循,设计的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经验设计法可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设计,如一些继电接触器基本控制电路的设计。 图示为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的梯形图及输入输出波形图。按下起动按钮,输入继电器X400接通,其常开触点闭合,输出继电器Y430接通,Y430的常开触点闭合自锁。按下停机按钮,输入继电器X401接通,其常闭触点断开,输出继电器Y430断开。 * 下一张幻灯片 返回第一张 本书由天疯上传于世界工厂网-下载中心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返回第一张 * 本书由天疯上传于世界工厂网-下载中心 电工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系统 梯形图的设计原则和经验设计方法 能够用梯形图语言进行简单的编程 学习要点 9.1.1 PLC的结构 PLC 主机 I/O模块 电源:为CPU、存储器、I/O接口等内部电子电路工作所配备的直流开关稳压电源。 编程器:用于手持编程。可用它输入、检查、修改、调试程序,或用它监视PLC的工作情况。 I/O扩展接口:扩充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数的扩展单元与基本单元(即主机)联接在一起。 外设接口:将编程器、打印机、条码扫描仪等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联,以完成相应操作。 输入模块:接受输入设备的控制信号。 输出模块:输出控制信号。 CPU:起总指挥的作用。 存储器:存储系统及用户程序和数据。 PLC可看成是由普通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组合而成的电气控制系统。注意,PLC内部的继电器实际上是指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称为软继电器。当输入到存储单元的逻辑状态为1时,则表示相应继电器的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而当输入到存储单元的逻辑状态为0时,则表示相应继电器的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所以这些软继电器体积小、功耗低、无触点、速度快、寿命长,并且具有无限多的常开、常闭触点供程序使用。 2、PLC的工作原理 直接起动控制电路采用PLC控制,其外部接线及内部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可将PLC分成3部分:输入部分、内部控制电路和输出部分。 输入部分:由输入接线端与等效输入继电器组成。输入继电器由接入输入端点的外部信号来驱动,其作用是收集被控制设备的各种信息或操作命令。 内部控制电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组成的,经过制造厂家的开发,为用户提供部件。内部控制电路的部件包括输出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这些部件也有许多对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供PLC内部使用。PLC内部控制电路的作用是处理由输入部分所取得的信息,并根据用户程序的要求,使输出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 输出部分:作用是驱动被控制的设备按程序的要求动作。对应每一条输出电路,相当有一个输出继电器,此输出继电器有一个对外常开触点与输出端相连,其余均为供PLC内部使用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当输出继电器接通时,对外常开触点闭合,外部执行元件可以通电动作。 梯形图:实际上就是用户所编写的应用程序等效于PLC内部的接线图。当用编程器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