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方法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盐渍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方法研究
论文关键词:强夯法;盐渍土地基;加固处理
论文摘要:通过工程实践对强夯法处理盐渍土地基的加
固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强夯法处理盐渍土地基的施工
工艺、施工要点和施工方法,论证强夯法处理盐渍土时不同
夯击能下的处理效果,施工工艺的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
1?引言
盐渍土是指含盐量超过一定数量的土[1]。随着我国广大
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对盐渍土地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另一方面,由于盐渍土本身与一般土不同,甚至与冻土、
1
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相比,还更特殊和复杂。它除了具有溶
陷性外,还具有盐胀性和腐蚀性,给工程带来许多危害,造成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对盐渍土的分类方法是沿用前苏联
的分类方法,即按不同性质的盐含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氯盐
渍土、硫酸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
2?盐渍土的工程特征
场地地基土为氯盐渍土,含盐量一般在?8%~12%之间,
属超~强盐渍土,土层深处见少量盐晶。土层含盐为易溶盐。
场地土的有害毛细水,地下水埋藏较浅,表层土质又为粉土,
盐渍土中有害毛细水上升能直接引起地基土的浸湿软化和次
生盐滓化,对建(构)筑物地基产生有害影响。经勘察,有害毛
细水上升的高度大于地下水埋深的土层厚度。在恶劣气候条
件下,毛细水渗出表层并湿润表层土,干化后形成坚硬的盐
壳土。氯盐渍土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一般不具有溶陷性。
但是,淡水浸湿场地氯盐渍土,具有较强的溶陷性。对淡水水
池、输送淡水的管线(管沟、管井)和屋面、地面的雨水排放构
2
筑物的防渗、防漏要求较高。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水和使用
过程中的生活污水,必须排出建筑场地外。在地基处理时,不
能采用含有淡水作业的施工工艺。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条件下,地基土的液化等级为
轻微液化,场地属轻微液化场地。在地基处理设计时,要考虑
消除地基液化的可能。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强腐蚀性,对混凝
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腐蚀特性为液体接触结晶腐
蚀,因此,地基处理不能采用混凝土和钢材。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建(构)筑物要求,地基处理应较大
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土的力学特性。消除场地内的可液化
土层;减少或避免有害毛细水对建(构)筑物混凝土基础的腐蚀。
根据盐渍地基土的岩土特性和当地多年建设施工经验,建议
桩型有:浸沥青木桩、水力振冲法碎石桩(复合地基)、钢管桩
(内充填高标号混凝土)、干振挤密碎石桩。对于盐渍土地基本
文阐述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3?强夯法处理的盐渍土的技术参数
3
强夯机械一般可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当夯锤超过卷扬机
的起重能力时,需要利用滑轮组,并借助自动脱钩装置来起
落夯锤,自动脱钩装置可用杠杆或其它脱钩设施解决。根据
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盐渍土地基采用强夯法有效加固
深度为?5~6m。
点夯按梅花形布置,沿道路纵向每?6m?布置?5?个夯点,即
在?6#215;5?角点布置?4?个夯点、中心点布置?1?个夯点。强夯
分两次完成:第一遍为点夯,夯点每点夯击次数?5~8?击;第二
遍为满夯,满夯时采用排夯,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夯击,夯迹
彼此重迭搭接?20~30cm,每点搭接夯击?1~2?击。在施工中,
还要满足下列条件:
a)对于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满夯最
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2c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较大的隆起,一般控制在?10cm?以
内。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
两遍夯击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水压
力的消散,所以间歇时间取决于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本
试验段盐渍土地基采用两遍间歇时间?5~7?天。
4?强夯施工工艺
1)平整场地.
清除地基处理范围内的杂草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
并挖探坑检测?0~5m?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系数等指标
(分层检测),同时测量夯前地面高程。
2)夯点放线
按夯点布置图进行测量放线,用白灰标出第一遍强夯各
夯击点的位置。放样时点位置偏差值不得大于?5cm。
5
3)起重机就位
起重机进入场地,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
高程。按强夯能级设定夯锤提升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
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的夯锤
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平整。
4)点夯施工
按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每个夯点的夯击。
第一遍强夯施工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光轮压路机碾压
两遍后,再挖探坑检测?0~5m?范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
系数等指标,并测量场地高程。
5)满夯施工
点夯完成后达到预定的间歇时间即可进行满夯施工,满
夯是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夯击,夯迹彼重迭搭接。强夯施工
时,应对每一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
细的现场记录。
6
5?结语
强夯后土体密实度增加,使土体有一定的防隔水作用,
动力固结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