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抚河信息化工程解决方案V1.0.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智慧抚河信息化工程解决方案武汉XXXX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0月目录1. 项目背景41.1. 概述41.2. 现状以及国家政策41.2.1. 现状分析41.2.2. 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及标准61.3. 建设目标设计思路61.3.1. 建设目标61.3.2. 设计思路72. 总体规划82.1. 整体架构与流程82.2. 建设标准与规范102.3. 项目建设原则112.4. 项目关键技术介绍122.4.1. J2EE关键技术122.4.2. Spring Framework框架152.4.3. MVC设计模式192.4.4. AJAX技术213. 解决方案233.1. 智慧抚河信息化平台建设233.1.1. 地理信息可视化子系统233.1.2. 巡查与管护支撑子系统243.1.3. 水质监测子系统253.1.4. 视频监控与智能分析子系统263.1.5. 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子系统273.1.6. 水资源管理子系统283.1.7. 水工建筑物智能调度子系统303.1.8. 水安全智能分析子系统303.1.9. 旅游公共服务及应急预警子系统313.1.10. 城市内涝及拥堵信息警示子系统323.1.11. “智慧河长”电子政务子系统333.2. 智慧抚河信息化平台支撑系统建设353.2.1. 基础通信网络系统建设353.2.2. 物联感知系统建设403.2.3. 数据中心系统库建设413.2.4. 其他网络系统建设413.2.5. 基础设施设备系统建设423.2.6. 水生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434. 系统特点?434.1. 项目建设特点434.1.1. 电机控制过载保护功能?434.1.2. 断网续传功能?434.1.3. 设备扩展维护方便?434.1.4. 灵活的数据监测444.1.5. 水质检测确保安全用水?444.2. 技术开发特点444.2.1. JAVA平台跨平台性444.2.2. 可靠性和安全性?444.2.3. 适合分布式计算环境?444.2.4. 采用具有高开放性和稳定性的数据库?444.2.5. 可伸缩性,并行性以及安全性454.2.6. B/S?结构的优点分析?45项目背景概述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已大步迈向信息时代,数字地球、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理念相继产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实现水利的信息化也成为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智慧水利、智慧流域应运而生,为水问题提供了信息化的智慧解决方案。《江西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水利信息化是推动我省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期间,我省水利信息化发展要以“面向水利、服务行业、兼顾公众服务”为目标,充分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完善保障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完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和建设覆盖全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水利事业和城市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转变。智慧抚河信息化工程以LPWAN物联网基础建设为核心,通过建设专门针对抚河的集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河长制综合管理工作、水工枢纽调度、水资源管理调度、抚河宣传报道、旅游服务、交通服务等业务系统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数据收集平台汇集水雨情、气象、水利枢纽、防洪工程、防汛抗旱等相关信息,反映水生态整治工程动态,补充现有防汛系统预测预报功能,汇聚水资源调配、水(质)环境监测预警,关联河长制管理涉及的交通、旅游大数据分析,形成以抚河为脉的智慧抚河可视化综合会商系统平台。现状以及国家政策现状分析随着我省“河长制”管理模式的开启,以及对防汛抗旱工作高度重视,抚州市通过水利工程除险加固、中小河流监测、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的实施,防汛抗旱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建立了抚州市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利监控平台、江西省洪涝灾害信息服务系统、城区排涝站视频监控系统等。但以信息化的手段完善抚河的综合管理与保护工作仍十分迫切,为抚州智慧城市建设支撑力度上稍显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整合力度不够受项目投资来源不同影响,抚河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区域发展尚不平衡。在信息采集方面,分属各业务系统的信息采集点内容单一、相互独立,时间空间布局存在部分交叉又或空白,移动采集能力不足,工情信息采集相对滞后,采集网络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采集多元、布局合理、手段互补、业务共享的智能感知信息采集综合体系;在通信网络建设上,网络覆盖和整合程度不够,移动互联能力不足,满足水利特殊需求的专用网络仍需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结构优化、灵活接入、安全可靠的泛在先进水利网络体系;网络资源共享 程度不高,全系统适应业务发展能力仍然不足,尚未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管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