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设计时间与地点?
本学期第16周,地点9号楼?A506。??
?
二、设计目的与要求?
为保护作业场所劳动者身体健康,通过对不同行业相关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的现场调查,了解生产过程与职业危害因素,并根据卫生防护设施和劳动者个体保护情况,判断接触者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劳动保护措施。?
?
?
三、课程设计题目?
这次课程设计,我被分到第四组。设计题目为:棉纺织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
主要包括:?
(1)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分析;?
(2)主要职业有害因素识别(包括工人作业场所粉尘、臭气、废气、噪声、废水、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
(3)作业场所主要有害因素浓度(强度)监测结果与评价(列出监测指标、现场实测值与评价标准);
(4)卫生防护技术措施评价;?(5)工人健康监护检查及评价;?(6)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措施与体系??
四、前言?
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技术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它着眼于人的健康,立足于减少职业危害,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技术作为企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正因为如此,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高校相继开设职业卫生及其工程控制专业,国家也出台了各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预防措施,设定了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以此确保职工在进行作业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各种有毒有害因素的损伤,工业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五、课程设计内容?
??1、棉纺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棉纺厂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原棉处理、纺纱、织布、整理、漂染等工艺过程。?
??2、其主要职业危害有:?
???○1粉尘:在原棉处理、梳棉、粗纺等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粉尘,除粉
尘外,还含有沙土、种子壳、棉桃外壳、霉菌孢子等。长期收粉尘影响,工人常易患慢性鼻炎、哮喘,甚至棉尘病,还可使人发生过敏,表现为发热、咳嗽等。?
???○2噪声:机器运转时刻产生噪声,其中以织布车间最为严重,布机梭子往返高速运动时,梭心与梭壳撞击而产生的噪声频率高达1000~2000Hz,属高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很大。?
???○3高温、高湿:由于工艺的需要,防止车间要求达到一定的温度、湿度,加上机器散发的热量,可使车间温度升高;印染过程中的烧毛、煮炼、干燥、印染等工序,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夏季车间内气温可达到400C以上,易引起中暑。?
??3、作业场所各有害因素浓度及其可能对职工造成的危害评价????○1棉尘?
棉尘在纺织过程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是对纺织工人危害较大的一种有害因素。有长期棉尘接触史的职工易患棉尘病。?
????棉尘病??棉尘病是由长期吸入棉花、软大麻和亚麻纤维等植物性粉尘后引起的一种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见于在棉纺厂从事处理棉花的各道工序的工人,轧棉籽厂和废棉加工厂的操作工,麻纺织行业的打麻工、梳麻工等。这些工种可导致碎裂的棉纤维、短绒等植物残片与细菌、霉菌、粉尘联合作用,引起棉尘病。?
????棉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从事棉尘作业的工人,在开始作业的第一个工作日或车间生产几小时以后出现胸部紧束感、胸闷、气急或咳嗽;连续接触棉尘一段时间后,可发展为慢性呼吸疾病,致通气功能损坏,脱离接触后症状有明显改善。棉尘病的首发症状是胸部紧束感或气短,进而发展为干咳、持续咳痰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该病的临床分级情况是这样的:观察对象,偶尔有胸部紧束感和(或)胸闷、气短等特征性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第一秒最大呼气量下降;棉尘病I?级,在每个工作周第1?天均出现胸部紧束感和(或)胸闷、气短;棉尘病Ⅱ级,在棉尘病I?级反复发作基础上,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持续加重并伴有慢性通气功能损害,第一秒最大呼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班后与班前比较减少。?????在正常情况下,?吸入粉尘量不大,?尘粒无毒,?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吞噬细胞不受损伤,?清除过程顺利进行,?则肺内的尘粒基本上可全部清除掉,但若吸入粉尘量过大或长期吸入粉尘,?鼻粘膜、气管、支气管纤毛上皮受损吞噬粉尘的巨噬细胞数相对不足,?或巨噬细胞吞噬过多的尘粒而不能移动,这是清除功能被破坏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巨噬细胞吞噬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尘粒,?细胞在其毒副作用下移动缓慢,?或细胞很快崩解死亡。游离二氧化硅尘粒从死亡的细胞中逸出,?再被有活力的巨噬细胞吞噬。此过程可反复进行,?肺内粉尘沉积量逐渐增加,?使肺部产生进行性、弥漫性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出现呼吸机能和其它器官障碍的全身性疾病。?
棉尘中存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最高的开清棉车间超过10%,如果
显示全部